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03.html

中药五味疗病法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中药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它们是中药基本的药性。 中药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它们是中药基本的药性。那么,这五种不同的味有什么作用呢? 辛味药:此类药辛温芳香,含各种挥发油。如解表药麻黄、薄荷等具有促进发汗、改善微循环、抗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414.html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_中药图谱_【中医宝典】

...也为色谱指纹图谱(图像)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3 国外植物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应用美国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鉴别资料[3],已为大家熟知,此外,WHO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4]中也有规定,如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0237.html

麻黄_《本草求真》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隰草)发寒入太阳膀胱无汗麻黄(专入膀胱。兼入肺)。辛温微苦。中空而浮。入足太阳膀胱。(足太阳为六经外藩。总经络而统营卫。其经之脉起目 。上脑下项。循肩挟脊抵腰。行于身后。故凡寒入是经。其症必见头痛。发热恶寒。腰脊卒强。无汗。脉则尺寸俱紧...

http://qihuangzhishu.com/619/120.htm

半夏麻黄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夏主之,而合麻黄,老痰非麻黄不去也。【临床应用】心悸:余治顾男,58岁,入冬以来,自觉心窝部跳动,曾作心电图无异常,平时除有老慢支及血压略偏低外,无他病,脉滑苔白,予以姜半夏、生麻黄各30g,研末和匀,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后心下...

http://zhongyaofangji.com/b/banxiamahuangwan.html

麻黄(图)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呈三角状圆形。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鉴别】(1)本品横切面:草麻黄 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

http://zhongyaocai360.com/M/mahuang.html

麻黄_《证类本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麻黄_(图))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leibencao/471-15-9.html

中药传统鉴别临床应用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应用现代化仪器,使鉴别中药的准确性大为提高,但也该看到,由于过分依赖现代中药鉴别设备及方法,对某些传统经验鉴别反而不加重视。其实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既简便易行,又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条件,适宜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对基层医疗单位在不具备现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05.html

发散药之荆芥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荆芥属于发散药。味辛,性微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配防风、苏叶,用于辛温解表:配薄荷,银花、桑叶,用于辛凉解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用于产后受风。 荆芥与具他十温解表药不同的是风寒、风热的表证,都可以应用。荆芥还可以透疹、止痒、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212.html

疏表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即疏解表邪。外感的表证较轻的(包活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使用发表作用较弱的解表药辛温的如紫苏叶、荆芥、防风等;辛凉的,如薄荷、桑叶、葛根等),不一定引起出汗即能解除表证。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ubiao-2615.html

共找到1,168,2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