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大要九问_《仲景伤寒补亡》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发汗.温粉扑之.勿令遇风.当发汗而其人适失血.及大下利.则不可大汗.数少与桂枝汤.使体润 汗出连日.当自解.上治法大要.不拘于经.故伤寒总目载之叙之中.今根据次于叙之后.其余治法.并各详见于逐经逐之中....

http://qihuangzhishu.com/673/9.htm

概说_《儿科要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同感受之深浅不同,而疟遂有多端,病浅者发 于三阳,病深者发于三阴,久疟则成疟母而不时发作;同一,因身体不同、居处不同、感受之深 浅不同,而遂有多端,病浅者赤白滞下,病深者发热不休,久则成休息而不时发作。凡疟、之经久, 邪动则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yaolve/688-12-1.html

《医宗必读》症因差误治法不合_《症因脉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应列入虚劳、吐血条内,先生因见《准绳》书,失于分别,是以辗转相误。后张三锡先生集《治法汇》,独删去此方,良有苦心也。至痢疾一症,有四时寒热之不同,今先生混引《卫生宝鉴》所引经文,脾泄、肾泄、内伤症之说,而归重于脾肾二经立论。不知脾传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yinmaizhi/646-9-1.html

_《医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脉法为里,脉宜沉恶浮,(有表邪者不在此。)宜细恶大,(初起邪盛者不在此。)宜缓恶弦。治法初起宜利湿清热, 通积滞。若久亡阴,湿转为燥,则利湿又在所禁。(不特此也,湿不盛者,初起亦不可利,恐致津液干涸,邪热愈炽,不救。)本寒标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bian/603-10-14.html

_《止园医话》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危期至矣。此时必用大剂重量之苦寒、黄芩、黄柏、白头翁之类。渗利、茯苓、泽泻之类泻下之品,大黄,此时并非重要,只用熟大黄一、二钱,领导之自有神效。连服二、三剂,必能挽回险症。若在大流行时(疫),尤须参照温症治法,不可一味治,运用中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29/42.htm

甚者从之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甚者从之指复杂难以辨认而严重之应顺从假寒,假热的假象,采用一股称为“从治”的“反治法”。 【甚者从之】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甚,是指复杂难以辨认而严重之。如热极似寒(内真热而外假寒),或寒极似热(内真寒而外假热),应顺从假寒,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257.html

《时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治案 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飧泄 洞泄 寒泻 火泻 暑泻 湿泻 痰泻 食泻 风 湿 噤口痢 水谷 休息痢 五色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治案 卷之四 夏伤于暑大意 伤暑 冒暑 中暑 暑风 暑温 暑咳 暑瘵 霍乱...

http://qihuangzhishu.com/710/index.htm

水臌气臌治法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肌肉,按之亦不成凹,似难辨其为水、为气。然水臌必然小便短少,气臌必觉肝胃气滞,是明征也。今试进治法。《金匮》水病,分风水、皮水、正水、石水。谓风水、皮水脉浮,正水、石水脉沉。然水病之剧者,脉之部位皆肿,必重按之成凹其脉方见,原难辨其浮沉...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71.htm

《外科治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外科著作。五卷。清·许克昌、毕法合撰。刊于1831年。 序(一) 自记 序(二) 重刻外科治弁言 凡例 卷一 痈疽治统 痈疽部位名记 胃气 痒 五善歌 七恶歌 饮食宜忌 阳痈治则例 阴疽治则例 烂溃...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zhengzhiquanshu/index.html

疟疾_《叶选医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疟多以风寒暑湿为言。然风与暑,阳邪也。寒与湿,阴邪也。得病之由,多因夏伤于暑,汗大泄,腠理开发,因遇夏气 怆之水,寒邪先伏于皮肤,及遇秋令,而新凉束之,则表邪不能外越,于是乎阴欲入而阳拒之,阳欲出而阴遏之,阴阳相搏而病作矣。其...

http://qihuangzhishu.com/768/42.htm

共找到132,5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