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为病态,调整阴阳为中医的根本治则。易道尚中,中医的理、法、方、药,都离不开“中”字,选方遗药,掌握药味、药性和药力,都以“中”病为宜,过与不及都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既济》与《未济》二卦相对,相互对立转化。临床上心火与肾水未济,可致...
...形而上”,这就是道。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医光讲肝、肾、脾、肺行不行呢?不行!还要讲心。所以,中医肯定是一门既讲形而下,又讲形而上的学问。那么在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一个轻重的区别呢?这个答案也是很明确的。我们看一看《素问·灵兰秘典论》就可以知道,《...
...(1908-1992), 姜春华,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治学勤奋,勇于探索,曾提出“截断扭转”独创性的临床治疗观点。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姜春华,...
...(一)酒的发明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明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就对本病作过较深入的研究,白癜风在中医文献中又称“白癜”,或“白驳风”早在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对本病的描述,并将它形容为“白毋腠”。 《素问.风论篇》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久而血瘀,皮肤失养变白而成此病《诸病源...
...,以治疗伤寒热病著称。在《上海县志》、《上海续县志》等地方志书中,记载有张氏一门7代11人以医而名的事迹,可谓门楣光耀,名重一方。因家族中立有长子必继祖业的规矩,张镜人童年时便被长辈寄予继承家族医学的厚望。他4岁时入家族私塾发蒙,习诵从《...
...微量元素)、水分代谢的紊乱,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消除病邪的有害反应,扶正祛邪。使癌细胞退变,体积缩小或消失,或使癌细胞逆转”。金星散(《中医癌瘤证治学》)郁金20克,白矾20克,火硝20硝重楼20克,蟾酥3克,红硇砂6克,鸡蛋壳30克,料姜石30克...
...所谓“免疫”就是免患疾病的意思。人的机体本身具有排除异物、保卫自己的免疫系统,即是机体内在抗病能力,中医称之为“正气”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指出:“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所说的“真气”就是机体抵抗病邪的、“正气”,只要体内...
...《史记补三皇本纪》)的记述,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 方剂是在发现药物、应用药物治病之后,由许多从事医疗实践的人们发明的。我们从《礼记》、《流沙坠简》、《武威医简》及《五十二病方》来看,周代已经通行将药物配合成方剂,煎煮...
...、《素问》、《本草纲目》、《伤寒论》等中医学经典的句读和释义、融会贯通了。有些中医师连《古文观止》都未读过、读不懂。没有相当深厚的中文基础和修养,不刻苦钻研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空谈中医中药学的继承和发展,岂不是空中楼阁。 中医学、中药学是我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