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更应察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后遵从温服、温覆、啜热稀粥取微汗。此即桂枝汤方证对应之大概。但这只是桂枝汤使用之一例,远非全部。 无汗可用桂枝汤,体现在伤寒论276太阴,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王肯堂解释为此脉浮,当亦无汗,而不言者,谓阴不得有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70.html

内经中的六观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内经主张动静结合,能动能静。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4.html

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脉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以脉辨主要是对于脉诊在辨证中知常达变的问题,常易知而变是难以了解和掌握的。古人以常为,经即是常,古人亦名为典要,就是现在的常规,一般情况的意思;变是。 戴震曾说:权,所以别轻重也,凡此重彼轻,千古不易者,常也,常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9.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和关键所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何如?又:谨守,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张景岳: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6/855.htm

内经天地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52.html

黄帝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1、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8.htm

黄帝内经27味中药释解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中涉及药物不多,现结合古今研究予以解析如下。 1.醪醴 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以下前已注明者不再标出)。醪为浊酒,醴为甜酒,均是古代含有酒成分的一种饮料,用以治疗疾病。为五谷酿成而未经蒸馏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216.html

名医-刘完素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 他初曾拜陈先生(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十九,倡...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4.html

膹菀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这里的音义通,故膹菀又称膹郁。是一种喘急痞闷的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参见十九。...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051.htm

膀胱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属六腑病候之一。膀胱是水液汇聚之所,有津液之府、州都之官之称。与肾相表里,有化气行水等功能。膀胱则有虚寒和实热等不同。临床多见湿热蕴结、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所致诸。突出症状是小便失常(如遗溺、癃闭、淋浊、溺时疼痛等)。内经所论即...

http://qihuangzhishu.com/166/319.htm

共找到607,4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