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小儿疳疾,皆以肥甘而得之,故名诸疳。五脏所受,各各不同。在肝为风疳,其状摇头揉目,白膜遮睛,色青黄,毛焦发立。筋青脑热,复面而卧。腹有积聚,时下痢,身体自汗。久不愈,转加羸瘦。是为肝疳,若目睛带青脉。左胁下硬。吐涎、眼角有黑气者,不可...
...目录 《摄生众妙方》耳疳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摄生众妙方》:耳疳丸【处方】白矾(枯)1.5克 麝香0.15克 胭脂胚0.75克 陈皮(烧灰)1.5克【制法】作丸备用。【功能主治】主耳疳,出脓及黄水。【用法用量】先用棉签拭去脓,再...
...目录 《续名家方选》疳劳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续名家方选》:疳劳丸【处方】茶毗处煤7钱,甘草3钱,麝香2分。【制法】上糊丸。【功能主治】疳劳初发,咳嗽盗汗黄瘦。【用法用量】15岁以上,每服7分,空心以黄耆汤送下,日2夜1。【摘录...
...论曰疳有五种,久变为虫 ,一曰白疳,令人皮肤干燥,而无润泽之气,二曰赤疳,令人毛发焦枯。三曰蛲疳,令人腰脊强重,四曰疳 ,令人下部挛急,背强不能俯仰,五曰黑疳,患者必死,令人五脏俱损,或下瘀血,此盖肠胃虚弱,嗜甘味过度,致脾气缓弱,谷气...
...口疳指小儿疳积泄泻,未愈或初愈,口腔发生溃疡。 【口疳】 小儿疳积泄泻,未愈或初愈,口腔发生溃疡,称为“口疳”。是由于湿热蒸灼津液所致。...
...小儿五疳者,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肾疳也。其说创于钱氏,皆因脏腑柔弱,气血未充,或病后失调,或饮食饥饱,致伤脾胃而成疳症。津液内亡,虚火妄动,伤于何脏,发为何病,形症各殊。肝疳者,一名风疳,白膜遮睛,泻血而瘦。心疳者,两 红障,面黄颊赤。脾疳者...
...目录 《外科大成》芦荟消疳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科大成》:芦荟消疳散【别名】芦荟消疳饮【处方】芦荟5分,胡黄连5分,石膏5分,羚羊角5分,栀子5分,牛蒡子5分,银柴胡5分,桔梗5分,大黄5分,黑参5分,薄荷4分,甘草3分。【...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营养不良。“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腻...
...金疳系由肺火亢盛而致。 【金疳】 本病系由肺火亢盛而致。其主要症状是白睛出现形如细小米粒,周围有血管围绕的小庖,同时觉眼部涩痛,怕光,流泪。...
...五种疳证的合称。①又名五脏疳。按五脏分类命名的疳证。《小儿药证直诀》:“疳证有五,谓五脏所受,故得其名。”即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详见各条。②《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一是白疳,令人皮肤枯燥,面失颜色;二是赤疳,内食人五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