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用补,必得邪散病除,然后补其正气。若邪气方盛,不用祛邪,先用补药。则邪得补愈甚。方书云∶留而不去,反成其实。是以伤寒初起,未经汗吐下者,忌补虚。阳明胃实,燥实痞满,忌补虚。胸膈饱闷,身痛无汗,忌补虚。热结在里,脉数沉实,忌补虚。烦躁闷...
...目录 《普济方》补虚芍药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补虚芍药汤【处方】芍药3两,牡丹皮3两,熟干地黄(炮)1两半,黄耆1两半,甘草(炙)1两半,白茯苓(去黑心)1两半,青葙子1两半,白附子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细辛(去...
...目录 《圣济总录》补虚正气粥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补虚正气粥饮【处方】黄耆(细锉)2两,人参1两,米2合。【制法】上三味,锉二味如麻豆大。【功能主治】诸痢疾、水泄霍乱,并泄血后,困顿不识人。【用法用量】以水3升同煎,...
...党参各9克,用水3碗半,煎成1碗,分2次服,每日1剂。此方主治慢性肾炎脾肾俱虚型蛋白尿;长期服用可补肾涩精。 芡实疗尿频方 芡实30克,党参、黄芪各6克,同煮,食用。年老气虚、小便频频或小便不禁、半夜时起且尿多者,经常服用此方,可以补气虚、...
...大病之后身体亏虚,补虚是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小补、慢补、常补的理念,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补。一是选药要少而精,精方简药,效专力宏。一般选择3~5味中药,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二是小剂量。即每味中药一般用...
...目录 《御药院方》补虚黄耆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御药院方》:补虚黄耆汤【处方】人参3两(去芦),当归3两(去芦),白术3两,黄耆3两,桂3两(去粗皮),甘草3两(炙),白芍药6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诸虚不足,少腹急病...
...目录 《千金》补虚调中防风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千金》:补虚调中防风丸【处方】防风3两,桂心3两,通草3两,茯神3两,远志3两,甘草3两,人参3两,麦门冬3两,白石英3两。【制法】上为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脉虚,...
...目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补虚止嗽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补虚止嗽丸【处方】党参1两,白术4两,云苓3两,当归3两,广皮2两,半夏3两,炙耆4两,炙升麻5钱,柴胡5钱,麦冬1两,五味子1两,炙百合2两,炙...
...目录 《千金》苁蓉补虚益阳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千金》:苁蓉补虚益阳方【别名】益阳丹【处方】苁蓉8分,续断8分,蛇床子9分,天雄7分,五味子7分,薯蓣7分,远志6分,干地黄5分,巴戟天5分。【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阳气...
...目录 《圣济总录》补虚款冬花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补虚款冬花汤【别名】补肺款冬花汤(《普济方》卷二十七)。【处方】款冬花22.5克 人参15克 升麻15克 桔梗22.5克(炒)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0克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