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特发性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简称ET)又名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系增殖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患,临床以出血、血栓形成及持续性血小板增多...
...(一)治疗 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果血小板数目不低于50×109/L,而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则可以继续应用肝素治疗,一般血小板数目可以自行恢复。当血小板数目小于50×109/L或者有血栓形成的表现时,才停用肝素治疗。停用肝素几天...
...致血管内血栓形成,梗死区溃破以及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异常。巨核细胞系增殖还可累及骨髓外组织,例如肝脏、脾脏出现巨核细胞为主的增生灶。此外,曾见到家族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损伤部位的接触、粘附及随后的活化、伸展和聚集。血小板与血管壁损伤部位的接触由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复合物GPIb-IX与管壁上的vWF因子(vonWillebrand facfor)的结合介导。GPIb-IX或vWF的遗传缺陷都可以导致病人凝血机能...
...西医治疗 1.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外周血中血小板可减少伴有形态巨大的血小板,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 2.血小板无力症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小板对ADP等不产生聚集反应。 3.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本病无家族史,有...
...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见表1。一些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长期显著升高的病例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有时很困难。...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数一般不超过600×109/L(60万/mm3),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但其平均容积不是增大,而是减小,只及正常巨核细胞的2/3,血小板功能无明显缺陷,临床上除原发病的症状外,由血小板增多所致的出血及栓塞较少见。...
...肝脏也可肿大。痛风罕见。更有一部分患者长期无症状。 诊断依据包括: ①有出血和(或)血栓病史,脾脏肿大; ②血小板数>1000×109/L(100万/mm3),伴有形态和功能异常; ③白细胞数增高; ④骨髓增生,巨核细胞系增生尤为突出,并有...
...诱导其凋亡。研究证实,NO能诱导COLO205细胞系(低分化人结肠癌)、Hepg2细胞系(人肝癌细胞)、HL60(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U937(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上调P53蛋白的表达。 ◆抑制血小板聚集与粘附 NO对血小板的...
...。粘附的血小板释放出ADP。ADP和暴露的内皮下胶原共同促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形成血小板聚合物。血小板聚合物加入被粘附的血小板形成初期止血栓,起着初期的防卫作用。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血清素可诱发受损血管的收缩,使受损部位血流减慢而有助于止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