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湿痰白,要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加皂荚天南星。痰核延生肿突,入竹沥白芥子。凡诸血证妊妇,及少阳伤寒而渴,并诸渴症,皆不可用,半夏惟其性燥,损血耗气,而燥津液也。治饮冷伤肺而嗽,除痰厥头疼而愈。夫曰止呕,为足阳明药也。夫曰消痰,为...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时以产于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而得名,又称为驴皮胶。阿胶补血作用较佳,有加强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的作用,为治血虚要药,并有显著的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症,因而被历代医家视为补虚...
...各半两) 虎睛(酒浸炙一对) 甘遂(炮半分) 巴豆(五枚去皮心膜研纸裹压出油尽)上一十一味,捣研为末和匀,炼蜜丸如麻子大,三四岁每服二丸,荆芥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治小儿尸注,邪气入腹 痛。立效散方雄黄(细碎一分) 栀子仁(十枚) 赤芍药(...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四库全书总目》说:“《易》本...
...(宋《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木药子(《纲目》)、大苦(《纲目》)、赤药(《图经》)、红药子。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甘草注,引郭璞注《尔雅》云︰,大苦者,云即甘草也。蔓生,叶似薄荷而色青黄,茎赤有节,【集解】颂...
...正身图(图)正身各穴,已载于《铜人》图者不复注。第井灶在两鼻孔,琵琶在肩井下,走马在琵琶下,,百虫在鬼眼上,膀胱在百虫上。...
...治肾疳,龈 牙齿肉烂腐臭,鲜血常出良方。生干地黄(半两) 真地骨皮 细辛(各一分) 五倍子(炒令焦二钱)上为末,每用少许敷之,频与功效,多不妨。议曰∶本经所载,疳证有五,谓五脏所受得其名。今述肾疳一脏,有五证候者,最为要急,不可同常。此疾...
...病名。①下痢脓血相杂,瘀黑有片者。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诸病源候论·蛊注痢候》:“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随经脉血气,渐至于脏腑。大肠虚者,毒气乘之,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则成血痢也。毒气侵蚀于脏府,如病蛊注之家,...
...足部图(图)足部各穴,载于《铜人》图者,兹不复注。第老龙穴在足二指巅,鞋带即仆参,在足后跟上。内外鬼眼,外在膝前,内在膝后,皆以补《铜人》之未载也。...
...學案(以下簡稱學案)及王夫之正蒙注(以下簡稱王注)改。 ReturntoPage9 Page10(一)此下依王注分。 (二)「本」字涉上文而誤,依誠明篇「湛一氣之本」句改「一」。 (三)「焉」字依精義補。「大」字精義作「地」。精義無「二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