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温病条辨》加减附子理中汤 《医学探骊集》加减附子理中汤 《医方简义》加减附子理中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温病条辨》卷二:加减附子理中汤【处方】白术9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茯苓9克 厚朴6克【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燥湿...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温阳散寒,助阳解表,是治疗太阳少阴同病的方剂,在《伤寒论》原文中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其中“脉微细,但欲寐”为典型的少阴病特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析本方证...
...阴,可下之。读者罔识其旨,讵知皆以温药下之之法耶!其曰当下其寒,谓阳中有阴实之邪可下,其金针不跃跃乎?张璐曰:三承气汤,为寒下之柔剂;白散,备急丸,为热下之删剂;附子泻心汤,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删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
...阳弱,亦非阴寒,法所均忌。倘误犯之,轻变为重,重者必死。临症施治,宜谨审之!世徒见其投之阳虚之侯,服之功效甚捷,而不知其用之阴虚如上诸病,亦复下咽莫救,枉害人命,可不慎诸。好古云∶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若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易炽...
...夏之辛,佐以粳米之甘,使以甘草、大枣缓而行之,上可去寒止呕,下可温经定痛。【摘录】《金匮》卷上▼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证治要诀类方》卷一:附子粳米汤【处方】姜汁炮附子2钱(切作片)。【功能主治】胃中寒甚,呃逆不已,或复加以呕吐者。【用法...
...用量】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备注】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摘录】《伤寒论...
...目录 《圣济总录》附子木瓜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附子木瓜丸【处方】附子(重半两者)10枚,(以黑豆1升,水3碗,银石器慢火煮之,候豆熟附子软,切,焙干),牛膝(酒浸,切,焙)6两,羌活(去芦头)4两,茴香子(舶上者,...
...目录 《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金匮》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医宗金鉴》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将军霍光的妻子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想法谋害当时的皇后许氏。许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胁迫御医淳于衍利用服药的机会进行谋害。淳于衍暗中将捣好的中药附子带进宫中,偷偷掺合在许皇后要吃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