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
...苏轼的石雕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的1064) 1036年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娶王弗 1057年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的1059.6) 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任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
...管闲事,最妙!最妙!《与潘彦明四首(之一)》苏轼 辱书,喜承起居佳胜,眷聚各佳。 某老病还朝,不为久计,已乞郡矣。 何时扁舟还乡,一过旧栖,溷乱故人,旬日而去,言之怅然。 大热,千万保爱。 《与潘彦明四首(之二)》苏轼 久不闻问,方增渴仰。...
...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看到了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
...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苏轼的文风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答谢民师书》中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
...,有一天晚上,他们三个人同时梦到五祖师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住五祖寺,故名五祖戒)来了,不久,苏轼就来了。于是他们就与苏轼一起说起这个梦,苏轼说:‘我七八岁的时候,曾经梦到自己是僧人,而且往来陕右。’真净说:‘五祖师戒禅师就是陕右人啊...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子安兄四首(之二)》苏轼 往蒙示先伯父事迹,但有感涕,专在卑怀。 重承诲谕,惶悚之至。 正冗迫中,不敢久留来使。 未暇写诸亲知书,乞为致意,非久遍发也。 《与子安兄四首(之三)》苏轼 墓表又于行状外寻访得好事,皆参验的实。 石上除字外,幸不用...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有: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
...顾秀莲是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情况时作此表示的。她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社会不良文化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