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一二_【中医宝典】

...一、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73.html

结合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舌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基础上进行,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 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肿块要注意其大小、形态、硬度、压痛等情况。 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肿或痛,见症不一。积与聚有别,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为积,病属血分;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为聚,病属气分。 左少腹作痛,近之累累有硬块者,中有宿粪。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1.html

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2.html

触诊、腹_【中医宝典】

...注意微观局部表现及客观化研究,尤其是着重在把腹与处方用药直接联系起来查找和运用相应方剂。 上述有关腹有关内容和不同探索途径肯定会为腹发展带来新的线索和突破。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大小痈论治_《类证治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肠在脐之左,关元穴属小肠。患痈则左腿不能伸。大肠在脐之右,天枢穴属大肠。患痈则右腿不能伸。部位虽分,为病相似,治亦略同,故《金匮》、《千金》概名痈也。其症小腹痞肿,按之痛,小便数似淋,发热,时自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zhengzhicai/592-19-2.html

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之一,是一种独特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亦是由实践到理论升华过程。 学因其具有明显中医特色而成为中医标志。经过历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救危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患者时运用。若寸口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而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有生死相关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时决断生死,救治危症一大优势。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10.html

在临床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之循也”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学在中医四中的地位,时珍有四之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之名有万,而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四之末到否定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大小痈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歌】大小痈因湿热,气滞瘀血注中,初服大黄行瘀滞,脓成薏苡牡丹平。【注】此二证俱由湿热气滞,凝结而成。或努力瘀血,或产后败瘀蓄积,流注于大、小肠之中。初起发热恶风自汗,身皮甲错,关元、天枢二穴隐痛微肿,按之腹内急痛,大肠痈多大便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80-2.html

共找到1,113,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