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动方法独立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独立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它还是起源性质,取得了基本独立条件,第二个过程是完全独立过程。第二个阶段是以《内经》做为代表而起步。 诊脉动方法由整个经络检查中独立起来,是形成一个关键,但这种分化是逐渐而非一蹴而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7.html

小儿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

http://qihuangzhishu.com/92/29.htm

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简易而颇切实用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诀”。《辨指南》称其为“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之为“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在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4.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 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 取合 明清以来对辨病机研究进展(二) 明清以来对辨病机研究进展(一) 如何看待切诊居于四之末 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辨病机 色诊与皮肤介绍 舌起源与发展(二) 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_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症状、治疗和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常见是起源于肺动脉和主动脉,起源于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者极为罕见,且常伴有严重心脏畸形。Brooks于1885年首先报道2例病人。异位起源于肺动脉最常见是左冠状动脉,此外尚有少见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http://jb39.com/jibing/GuanZhuangDongMaiYiWeiQiYuan269697.htm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指南。 现代研究破译了更多秘密 脉象生理研究认为:支配血管舒缩血管运动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在神经支配下,平滑肌舒缩活动可使血管内径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改变了寸口形态、血流阻力,乃至组织血流量,形成28病脉脉象形态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总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qihuangzhishu.com/726/30.htm

苗族医药起源_【中医宝典】

...苗族医药起源很早。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而苗族医药见诸史籍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40.html

诸杂病生死候歌_《诀刊误》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生死之.故不论病源.只论之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临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大浮洪无瘥日.下痢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kanwu/943-8-9.html

共找到893,9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