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危症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患者时运用。若寸口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而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有生死相关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时决断生死,救治危症一大优势。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610.html

澄空简单说_【中医宝典】

...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 切脉是根据位、数、形、势来断病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0.html

临床四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变化这一种情况,所以临床上还必须望、闻、问、切四合参,不能单凭切脉即下诊断。 明·孙一奎说:“辨证必合色,问动止,聆音声,察饮食。”四结合,互相参考,才能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及其细节,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依据。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二十八及主病之浮类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浮类:浮与洪脉、濡、散、芤脉、革位表浅而相类,故均列入浮类,但各脉象和主病又各有特点。 1、洪脉(附:大) 脉象特征:形宽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应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满指,呈波涛汹涌之势。 临床意义:主热甚。多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6.html

小儿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

http://qihuangzhishu.com/92/29.htm

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简易而颇切实用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诀”。《辨指南》称其为“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之为“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在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二十八及主病之六纲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 2、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脉搏显现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 临床意义:沉为里证主脉。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沉无力。 沉而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7.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4.html

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将舌结合起来,使舌统一。李东垣从脾胃论观点,反复提出舌与脾胃关系,如指出饮食不节,可以引起舌干燥;肝气横逆克伐脾胃亦能引起舌干燥,脾阳不提也可以弓起舌干,虽热同是“舌干”,但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证燥之中,临床上需要细心鉴别,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钩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指南。 现代研究破译了更多秘密 脉象生理研究认为:支配血管舒缩血管运动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在神经支配下,平滑肌舒缩活动可使血管内径发生明显变化,从而改变了寸口形态、血流阻力,乃至组织血流量,形成28病脉脉象形态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08.html

共找到894,3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