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简称《脉诀启悟》。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首论诊法,次分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8脉,各辨其形象、主病、寸关尺、虚实、兼脉、兼象等。每脉均列“诊宗脉学”(盖摘录《诊宗三昧》之语)作为总结。本书刊入《徐灵胎医学全书...
...心为阴中之阳脏,体阳而性阴也,为君主之官,司神明,按《黄庭经》:其神名元丹、字守灵,居泥丸之宫是也。一、所候:心经与心包经同源而异出,本脉所候为心经,单候气不候脉。二、部位:少海穴。三、诊法:以离经指弹叩病人少海穴,有无麻胀感至小指。四、...
...帝曰∶诊法何如?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定死生之分。是故诊脉有道,虚静为保。遇仓卒病患不在此论。但...
...,索条状物等异常感觉;也有出现皮肤色素异常或血管充盈等现象。父亲在临床上很重视体表穴位的压痛检查,借以分析内部脏气的病变情况。五脏六腑处于胸腹中,脉气发于足太阳膀胱经,故五脏六腑的俞穴在背腰部。《灵枢·背输篇》说:“欲得而验之,按其处,...
...胰为太仓之吏,司升降,盖言五味入脏之支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一、所候:胰经脉二、部位:阳池与支正穴三、诊法:单候气不候脉,用大指和中指(蛇头劲)捏患者无名指端两侧时,阳池穴应有鼓指感;同法捏无名指第二节两侧时,支正应有鼓指感。四、所主:...
...外科诊法 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疗、蛇串疮等,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其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与转归、预后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先辨病,明确诊断...
...膀胱之神名水曹橼(《黄庭经》),主浊水之败出,故曰州都之官(《内经》)一、所候:膀胱经二、部位:委中穴三、诊法:候气并候脉,用豹扑劲取委中穴。四、所主:甲、以脉之阴阳定膀胱之盛衰,湿热重者,其浮洪弦动指。乙、用中指弹按委中,出现痠麻胀感...
...经诊以平旦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经人一呼脉自动.一吸脉自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按一呼一吸为一息.脉四动.然呼吸之间.必有一息长者.谓之太息.犹岁月之有闰.故脉...
...作者:黄琳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脉原 脉名 脉类 寸关尺脏腑部位 诊法 平脉 病脉 主诸病脉 可治病脉 诸可治病脉 死脉 诸病死脉 奇经 内经切脉之图 浮 洪 虚 芤革 散 微 沉牢 伏 实 迟 缓 数 结 促...
...莫舍可知。岂可懵然无知之人。而强道知之之术。不按诊法。而自是用治。殊不知气血寒热。表里虚实。皆从何来。酸辛甘苦。温凉咸淡。亦从何施。升降补泻。汗下宣通。尤从何用。是故古之圣贤出。而有好生之德。设脉知病。对证用药。立三部而通五脏。由七诊而分九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