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诊断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王叔和所撰《脉经》10卷,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知识,并有许多创造发明,是中医诊断学奠基之作。除此之外,《梁七录》、《隋书·经籍志》等尚著录十余种著作虽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后世法时代学术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使用《难经》方法而不用《内经》方法;将《内经》“人迎口诊法”政为左人迎右气口等等。 发展与医学发展基本上是同步。在这段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使医学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面所受到限制亦是明显,例如独寸口法亦有一定社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欲知病,必先识常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又写做“脈”,小篆作,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将研究到至精至微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方法。三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37.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法》抄本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入手,是可以挖掘出许多宝藏。太素及“医方明”不是根据解剖尸体方法,从外部求得,而是根据“内视”方法。从活人体上向内求得及建立其理论体系。他们主张用分经候方法,来诊断脏腑气脉疾病,每一经都有其专门作用,抓住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几个靠确诊病案分析_【中医宝典】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四八纲为要目,四八纲中又以四为前提,由四才能识八纲。在望闻问切四中,虽然排在最后,但它是诸病源候论》“三尸虫”理论临床应用。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论文“贵在传承,重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4.html

人迎气口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根据人迎与气口所在部位特点,其在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视线,因面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动脉及其穴位,有“人迎”之称。 人迎是足阳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寸口和双足背趺阳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要领之人迎气口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并仿《黄帝内经》“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之意,以左之人迎外感之变,以右之气口内伤之变。此法自东垣侣用之后大行于世,对产生了很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4.html

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 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3.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共找到902,9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