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切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资料。切诊包括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 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5.html

人流后子宫保护重要性_【妇科宝典】

...人流后子宫保护重要性。对于想解除意外怀孕女性来说,无痛人流无疑是首选,但是,不规范无痛人流手术也会给女性朋友埋下疾病祸根。由于患者是睡眠状态下进行手术,即使手术中发生子宫穿孔也不会有反应,所以无痛人流对医生技术要求很高。一些...

http://jb39.com/fk/9362.html

理论依据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搏动和血液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营卫之气与吸入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6.html

学现代发展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起到重要作用。 学发展对辨证影响 辨证观点是中医理论特点之一,贯穿于中医理论之全部,由《内经》所形成理论体系直到后世,中医临床实践都是辨证方法指导下进行,四则是此理论指导下收集临床现象体征以供辨证手段。中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微妙.不可不察.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2.html

伤寒邪阳经则阴经则沉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脉浮者,非谓其之浮也,谓者当于浮分诊候其变象也;阴经脉沉者,非谓其之沉也,谓者当于沉分诊候其变象也。大抵初感外邪,如属风热,则浮,然风热之象,止见于浮,若重按则不见也;如属风寒,则沉不能浮,然风寒之象,止指力初到皮之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9-6.html

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将舌结合起来,使舌统一。李东垣从脾胃论观点,反复提出舌与脾胃关系,如指出饮食不节,可以引起舌干燥;肝气横逆克伐脾胃亦能引起舌干燥,脾阳不提也可以弓起舌干,虽热同是“舌干”,但可以出现不同的证燥之中,临床上需要细心鉴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大小肠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王叔和《诀》云:‘寸口积血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以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乃第,至博士。”余谓大肠于右关,小肠于左关,较之于两寸或两尺,不仅更符临床之实际,且深契于脏腑之排列。倘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7.html

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气之降也。应日至,去日止。”由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将脉象千变万化概括无余,成为诊脉时简易而颇切实用方法。所以,后世医家称之为“六字诀”。《辨指南》称其为“中之神机”。《景岳全书》则称之为“家之纲领”。 上指寸,下指尺。一般...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中医诊断学内容是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检查手段对疾病作出诊断,简称四。其中切诊是切按触摸身体一定部位,是触按经脉搏动,包括切诊之内。切诊除包括外其它常被采用为胸背触诊和腹部触诊,尤其是腹更为重要一些。 下面就这方面内容,...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9.html

共找到953,1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