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三卷,补集一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遂着此书。首录《内经》脉要、诊候,详加注述。次以仲景脉法及诸家脉学理论予以补充发挥,并分述30种脉之形象、主治,以及足脉、脉法、内照图说等。现存清刻本...
...毫厘千里之判.微乎渺乎.确诚未易言矣. 于脉学.究心已久.尝以轩岐之经为主.而于诸贤论脉之书.采其理之的然可信者.而据以为确.间有未的.则证之于经.复出己意.以旁探博求.其所谓确者.第识见有限.窃恐自以为确.而终未必其能确也.倘高明于其未确者....
...脉学著作。一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扼要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述作为补充。后辑入《疡医大全》...
...脉学著作。一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扼要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述作为补充。后辑入《疡医大全》...
...脉学著作。一名《脉学精华》。二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论脉简要,颇有见地。作者对太素脉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书末附脉案格式,是对医者的诊病时书写病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脉学著作。一名《脉学精华》。二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论脉简要,颇有见地。作者对太素脉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书末附脉案格式,是对医者的诊病时书写病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有两道弦脉。如日人丹波元简之《脉学辑要》引吴山甫曰:“双弦者,脉来如引二线也……若单弦,只一线耳。”又如徐忠可于《金匮要略论注》中曰:“有一手两条脉,亦日双弦。”上述两种意见中余意为当以后者为是。盖前者所述即是普通之弦脉,或见于一手,或同...
...明代培本等新流派、明清伤寒、温热派的发展与兴起,以及各科的新成就,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学术交流等等,都对脉学予以影响和促进。 《脉经》以后,它的学说方法成为惟一无二的正宗,虽然人们称道《内经》,忡景等,但实际都是《脉经》体系的。...
...后世脉法自《脉经》起已实行将近两千年,其间虽有补苴但发展变化不大,学术性的较大工作不过是对伪《脉诀》的考辨批判问题而已。 正如日本人丹波元简氏在《脉学辑要》中说的:“盖尝究之,从前脉书,叔和而降,支离散漫,殆天统纪,如元明数家,乃不过因循...
...色脉诊的提法始自《内经》,《内经》中色脉相提并论之处很多,《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的记载。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说:”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