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对胆红素转化作用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基羧基均可与葡萄糖醛酸C1上羟基结合、故可形成两种结合物,即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和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图11-11)。在人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主要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占70-80%),其次为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占20-30%),也有...

http://qihuangzhishu.com/958/284.htm

未结合胆红素生成过多_《病理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本身内有缺陷(如某些酶缺乏或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受外源性溶血因素损害(如疟疾、免疫性溶血、蛇毒、苯胺等),造成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若超过了肝细胞处理能力,则使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而出现...

http://qihuangzhishu.com/949/325.htm

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_《病理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可见于下列原因:1.肝细胞受损害(如病毒性肝炎或药物中毒),使肝内葡萄糖醛酸生成减少或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受抑制。2.新生儿肝内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生成不足(要在出生后10个月左右才渐趋完善)。而且母...

http://qihuangzhishu.com/949/327.htm

肝对胆红素摄取、转化及排泄_《临床生物化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当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后,由于肝细胞具有极强摄取胆红素能力,故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肝迅速地选择性地从血浆摄取胆红素能力与下述机制有关。⒈位于血窦表面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载体蛋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结合后,即从膜外...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181.htm

胆红素血症_《默克家庭诊疗手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高胆红素血症是指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循环中老化、破坏、异常红细胞主要在脾脏清除,血红蛋白(红细胞内可携带氧气蛋白质)代谢成胆红素(一种黄色色素)。胆红素随血循环到肝脏,在肝脏发生化学改变(结合),然后以胆汁复合物形式排泄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8/1409.htm

胆红素生成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CH-)碳原子两侧断裂,使原卟啉IX环打开,并释出CO和Fe3+和胆绿素IX(biliverdin)。Fe3+可被重新利用,CO可排出体外。线性四吡咯胆绿素进一步在胞液中胆绿素还原酶(辅酶为NADPH)催化下,迅速被还原为胆红素。...

http://qihuangzhishu.com/958/280.htm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应该如何治疗?_儿科新生儿常见疾病_【中医宝典】

...因本病导致后遗症和死亡已显著减少。以下几点是药物治疗: 1. 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 3. 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3170.html

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_《病理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障碍,可见于下列原因:1.2.新生儿肝脏发育尚未完善,肝细胞内载体蛋白少,因而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不足。3.吉尔伯特(Gibert)氏病是一种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它是由于肝细胞窦侧微绒毛对胆红素摄取障碍所致。...

http://qihuangzhishu.com/949/326.htm

肝细胞对胆红素分泌障碍_《病理生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肝细胞内结合胆红素是与胆固醇、胆汁酸盐、卵磷脂、水及电解质组成肝胆汁,通过高尔基复合体和微绒毛,分泌到毛细胆管。“单纯”或选择性胆红素分泌障碍是很少。杜宾—约翰森(Dubin-Johnson)综合征和罗特(Rotor)综合征,是两种...

http://qihuangzhishu.com/949/328.htm

尿胆红素检查_《临床基础检验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代谢产生。可分为未经肝处理未结合胆红素和经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由于正常人血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03/77.htm

共找到850,2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