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伏第三行左右十二穴(图)临泣二穴.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忌同.素注云灸五壮.足少阳有临泣穴矣.此亦有之.盖此乃头临泣穴也.目窗二穴.在临泣后一寸.针三分.灸五壮.今附.三度刺,目大明.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寸....
...头部后 中行凡五穴∶后顶 强间 脑户 风府 哑门(俱属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六穴∶络却 玉枕 天柱(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承灵 脑空 风池(俱足少阳穴)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四穴∶完骨(足少阳穴)天牖(手少阳穴)后头项穴总图(图)...
...1.云门∶二穴在巨骨下,侠气户傍各二寸陷中,动脉应手,手太阴脉气所发。治喉痹,胸中烦满,气上冲心,咳喘不得息,胸胁短气,肩痛不得举臂。《甲乙经》云∶可灸五壮,针入三分,刺深使人气逆,故不宜深刺。2.中府∶二穴肺之募,一名膺中 。在云门下一...
...刺入五分,灸三壮。腰俞,一名背解,一名髓空,一名腰户,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气府论注云∶刺入三分。热注、水穴注同。热穴注作二寸,缪刺论同。)长强,一名气之阴 ,在脊 端,督脉别络,少阴所结,刺入三分,留七...
...0.5~1.5寸,用捣针式上下提插,一次操作2—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资料:据山西省稷县妇幼保健站兰更认介绍,穴在第三、四指间,指蹼背面赤白色交接线中点。针刺后病人有抽、麻、胀、热感,自指蹼、手背、前臂、上臂、肩部、颈部、耳后达...
...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次注曰.今中诰孔穴图经.所存者.十三穴.左右共二十六.谓附分.魄户.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也.类经金鉴作三寸半下皆同.魄户(甲乙)一名魂户.(宝鉴)第三椎下...
...阳白(甲乙)眉上一寸直瞳子.(甲乙)按入门.阳作杨字误.资生.圣济作直目瞳子.承泣(甲乙)一名鼷穴.一名面 .(甲乙)目下七分.直目瞳子.(甲乙)陷中.(资生)正视.取之.(金鉴)禁灸(甲乙)灸三壮.(资生)禁刺.(资生)按鼷.外台.作溪...
...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九*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 凡脉四损,三日死。...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 治法 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明显。 取穴:大椎、肩髃、肩前、阿是穴。 阳明少阳经证: 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处痛,外展疼痛明显。 取穴:大椎、臂臑、肩髃、...
...1.神庭∶一穴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止。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惟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禁不可针,针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