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瘕等证。针五分,留七呼,灸五壮。《千金》云∶魂魄之舍不可针,孕妇不可灸。章门主治痞块病,但灸左边可拔根,若灸肾积脐下气,两边齐灸自然平。〖注〗章门穴,主治痞块,多灸左边,肾积灸两边。针六分,留六呼,灸三壮。一云百壮。期门主治奔豚病,上气咳...
...固瘕是胃肠病的一种。 【固瘕】 语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症并治法》,它是胃肠病的一种。主要症状为大便先硬后溏,或硬粪和稀粪夹杂而下,这是因肠间寒气结聚所致。...
...病名。即伤食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过食作泻,名曰食泻,即胃泻也。”参见伤食泻、胃泻条。...
...痉桂枝加葛良,若兼杂因小续命,过汗桂枝加附汤,伤血桂枝合补血,里实瘀血承气方,溃疡十全加风药,破伤狗咬另参详。〖注〗刚痉用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柔痉用桂枝加葛根汤,即桂枝汤加葛根汗之。杂因,谓风寒湿杂揉为病,用小续命汤,随风寒湿轻重...
...积聚 瘕杂虫,皆由五脏六腑真气失。邪气并而来,其状各异,有害人与不害人之区。其为病,有缓速痛痒之异。盖因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搏,交合而成。积者系于脏,聚者系于腑, 者系于气,瘕者系于血,蛊者血气食物相感而化之。积有五,聚有六, 有...
...病名。又称溢饮滑泄。见《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其证渴而饮,饮而泻,复渴复饮复泻。详见溢饮滑泻条。...
...作者:尤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29年 徐序 鲍序 卷上 阳气阴气 四气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天符岁会 六元正纪 《灵》《素》不同 《素问》传写之误 《甲乙》之误 王注之误 心欲软肾欲坚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 脾气外绝 劳风 结阳结阴 ...
...病名。又称胃泄。主证大便完谷不化。《医林绳墨·泄泻》:“胃泻色黄,食饮不化,此胃有虚寒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以伤食作泻为胃泻。详见胃泄、伤食泻条。...
...证名。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之物。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垢者,肠间津汁垢腻也。”便肠垢,可见于热痢、协热利等。《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其冷热蕴结肠胃间,滑泄垢腻者,名肠垢,即为热痢,宜芩连芍药汤。”《...
...病证名。小儿头痛,虚证较少。《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头痛为风寒头痛与内热头痛两类。外感风寒,必先疏散,邪去就可痛除;里热熏蒸,必须清解,热去火降,病身可愈。参见风寒头痛、内热头痛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