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五十二章评析

...正是把概念形成的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说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他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科学条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章炳麟思想

...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学皆不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学皆有价值,开始对...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570.html

老子他说》第十七章:人生哲学的层面_道家_【文学360】

...太上,下知有,其次,亲而誉;其次,畏;其次,侮。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章,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名称叫做“太上”。“太上”等于《易经·系传》上的:“形而上者”。现在我们讲中国哲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2.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好不容易自然_道家_【文学360】

...个大学派之一,专讲“唯物思想”的“自然外道”,和中国老子所说“道法自然”的自然,并不相关。二者并未结为姊妹,或者兄弟什么的,并无彼此互通声气嫌。 印度当时的自然外,属自然学派,其所谓的“自然”,完全从物理观点而说。但是老子思想绝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9.html

导论_《老子集注》

...。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等于是说有些人注定要倒霉,而另外有些人则相反。等等。 ◆而道教或道家则从“相对”的观点,认为佛教所说的“苦”就是“乐”。当然作为“意识形态”的道教或道家思想这里所要谈的《老子》存在根本的区别。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79.html

黄老的内涵-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这不只是指《庄子》的内七篇而已,事实上,几千年来,历代所偷偷运用庄子的学术,都取《外篇》和《杂篇》中的精华。因此,真正把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发挥得光辉灿烂的,亦就是道家的老庄学,尤其是《庄子》的《外篇》《杂篇》部分最多,这是研究老子之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9.html

太上老君李老子-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好好把握这个机会,那么,就更要懂老子思想学说。 现代一般人对《老子》一书,名之为《道德经》或《老子道德经》,因为这部书,前面部分论“”,后半部谈“德”,所以又有此别名,而且远自汉、唐,就有此分法。 据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七○八年)易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1.html

第十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傅奕本‘能’下有‘如’字,乃增字以足其谊。淮南应训引‘能’下有‘无’字,盖涉‘无离’‘无为’‘无疵’‘无知’等‘无’字而衍。庄子庚桑楚篇引老子曰:‘能侗然乎?能儿子乎?’此文例正同。” 谦案:“气”字为华夏先哲素朴唯物主义思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6.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七章评析

...“无为”的思想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9.html

道家思想对哲学上的影响_道家_【文学360】

...儒家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庄思想覆盖了哲学的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老庄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上提出了“”这一无法被言说而只能被体悟的终极概念,也奠定了道家思想的主基调,即我们所能体验的只是有限存在,而作为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36.html

共找到521,9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