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抵消癌症的恶性影响”。 古巴科学家是从1980年起开始进行这项研究的。根据新的发现,他们已用液态和膏状毒素对动物和人体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证明,对这种治疗反应最大的是肾癌和皮肤癌。 蓝蝎子每次叮咬时仅释放3滴毒液。...
...疾病基因Pkhd1的人类转录体长16.2kb,该基因在成人肾脏和胰腺中表达,在肝脏内表达水平较低。 研究人员称这一假定的ARPKD蛋白为fibrocystin,可能含有约4100个氨基酸,其结构与已发现的受体蛋白相似。 Harris博士...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加拿大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确认了一种与年轻人对香烟中尼古丁上瘾有关的基因。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将对戒烟研究有所帮助。 据英国《烟草管理》杂志报道,这种基因名为CYP2A6,它的两个变种会降低清除肝脏中尼古丁的酶的含量...
...芬兰一项新研究表明,中年独居者到老年后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痴呆疾病。 据芬兰媒体8日报道,芬兰国民健康与福利研究所、库奥皮奥大学及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联合研究小组对2000名芬兰人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中年时独居的人到70岁后患...
...会致人死命,而且传染性也极强,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传染的。现在人类还没有任何有效的药物可以对抗这种病毒。但是一些研究发现,天花的内部机理与其他病毒有部分共同之处。由此,许多科学家认为,市场上已有的抗病毒药物也能抑制天花病毒,就像一种抗生素能够...
...科学家现在发现了一种快速培植毒的方法,以提高科学家们检测和研究疯牛病的水平。由于疯牛病严重地威胁了欧洲家禽牲畜及其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这种新方法的发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疯牛病和其并发症是由于动物体和人体摄入了变形的蛋白质----蛋白感染...
...北京晨报消息:人们常说某个人看上去凶神恶煞似的,最好不要去惹他,可是未必能说得清楚为什么。现在科学家却捅破了这张“窗户纸”:他的身体部位长得不对称!这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的女负责人解释道,孕妇在妊娠期间抽烟...
...据海外媒体报道,韩国科学家日前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染色体端粒较长的线虫比普通线虫更加“长寿”。这是科学家首次找到染色体端粒长度影响动物寿命的直接实验证据,新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衰老机理等将有参考价值。 端粒是指染色体两头的保护性结构,它会...
...本报华盛顿3月14日电(记者 张孟军) 美国科学家发现,鲭鱼含有人体所需的一种油脂,并由此发现,油性鱼类可能有助于治疗炎症。 发炎反应使人体免遭感染及受伤,但发炎反应过度,可以导致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症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最近刊发了一篇题为“纳米管捕捉‘汉堡细菌’”的文章,编译如下: 去除饮用水中可能致命的细菌或许会成为碳纳米管最早的实际用途之一。 科研人员已研制出能让细菌聚结成块的纳米管,随后就可以将菌块从水中滤出,并消灭它们。他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