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
...小针古针具名。《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又称微针。见该条。小心人体部位名。《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马莳谓心包络;吴鹤皋谓命门;张志聪谓膈俞穴。小邪①病证名。指邪气小的病证。《灵枢·...
...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经,《灵枢》。五十营: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
...流入与其相表里的阳经去,因此十二经别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作为正经经脉循行的补充径路,而且还可以加强沟通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联系,十二经别根据其阴阳表里的配合共分为六组,简称为“六合”(《灵枢经别论》)。 ...
...黄疸等。艾炷灸5-7壮。臂太阴指手太阴经脉。《灵枢·寒热病》:“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臂泰阳脉早期经脉名。即手太阳小肠经。《足臂十一脉灸经》:“臂泰阳脉:出小指,循骨下廉,出臑下廉,出肩外廉,出项,□□□目外眦。其病:臂外廉痛。诸病...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 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灸...
...《内经》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藏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传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隐括《灵枢/本藏》及《素问/五脏别论》两篇文)《难经》曰∶脏者,...
...脓疡,治不愈合而成瘘管。治宜调补气血之品,外用药线引流或手术治疗。内服与外敷药参见流痰条。肾俞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及外侧支,第二腰动、静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