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1.诊断条件 (1)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 (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乙肝病毒(HBV)抗原或HBV-DNA。 (4)肾组织病理改变为膜性肾炎。 2.说明 值得说明的是: (1...
...淋巴结等转移诊断有帮助。腹平片有助于肠梗阻的诊断。 3.若囊肿为恶性的卵巢肿瘤,和其他肿瘤一样,能制造和释放抗原,激素及酶等多种产物,这些物质在患者血清中可通过免疫学,生化等方法测出,称为肿瘤标志物,提示体内存在某种肿瘤。 1、抗原标志物CA...
...缺乏完整基因,不能装配成完整病毒排出细胞外而致肝细胞损伤,这一点与人类自然感染 HBV的情况完全不同,而可能与某些变异株类似。例如 P25e大蛋白的酶切位点发生变异,大蛋白不能被酶切而形成e抗原排出细胞外,大蛋白在细胞内大量聚积也可造成肝细胞...
...排列方式使得该抗体能够有效识别艾滋病病毒表面的糖类。另外,他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2G12”如何与病毒表面糖类结合,从而攻击艾滋病病毒的机制。科学家认为,如果能以“2G12”抗体的独特结构为模板而设计出抗原,那么该抗原将有可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
...乙肝病毒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即两对半,或称乙肝病毒5项。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已成为肿瘤临床诊断新一代的标志物。正常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是由两大类基因调控的,一类是正向调控信号,主要是起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并且阻止其发生终末分化倾向,癌的基因起着这一方面的作用,另...
...蛋白部分,有选择性地使糖类固定,就可使抗原性稳定。PLP液中过碘酸能氧化糖类,使其产生醛基,再经赖氨酸作用,使新形成的醛基分子间和分子内相互连接,稳定组织抗原。但赖氨酸价格较贵,不如多聚甲醛戊二醛固定液经济、简便、效果佳。在取材方面,免疫...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物质的总称。细胞恶性变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正常静止基因的激活都可以产生新的蛋白分子。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后,某些降解的短肽可与MHCⅠ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结合,并共表达于细胞...
...接受。Hp的尿素酶抗原可刺激机产生高滴度的循环抗体,其中IgG抗体滴度在未经系统抗Hp治疗的人群中,能确切地反映人体内目前有无Hp感染,在感染病人经抗Hp治疗杀灭了体内Hp3~6个月后,IgG抗体滴度能下降25%~50%,因此可客观地反映...
...急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前S2抗原,在病毒清除前诱导产生前S2抗体(Anti-PreS2),而在趋向慢性过程中无此种特殊转换,提示这种抗体可能预示HBV感染的恢复,与抗-HBe一样,是病毒复制水平降低的标志物。 抗-PreS2是HBV的中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