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脉学发掘研究之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经》问世,标志着古代脉学结束后世脉学开始,《脉经》不但起着承先启后作用,它在更大程度上建立了一种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内容。 因此《脉经》以后脉学成了《脉经》天下。尽管《脉经》原书流传不甚广,但后来第二著作一般脉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6.html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医药工作指示_【中医宝典】

...各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组成部分,要努力发掘整理总结提高,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族人民健康作用。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 (1997年1月15日) 要认真发掘整理推广民族医药技术。 --摘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97.html

满族达翰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医药简史_民族中医朝医_【中医宝典】

...掌握医学技术同时,注意发掘整理研究本民族传统行之有效独特保健方法医疗经验药物资源开发等。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由于居处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特殊性,对森林动植物药用资源非常熟悉并且善于运用。在严寒气候中的长期生存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02.html

苗族医药研究二十年评述_民族中医苗医_【中医宝典】

...1992年),包骏(2000年)等人,先后出版了贵州苗族医药专著,是对苗族医药学术思想新贡献,也是对苗医学术及理论体系研究拓展深入。 纵观我国苗族医药研究二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首先表现在学术继承与提高上。经过二十多年收集整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921.html

南方少数民族医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四)壮族医药发展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医药研究不够重视,起步较晚。50年代末期,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覃保霖曾对壮医陶针疗法进行发掘整理,并在1958年《中医杂志》三期发表了《壮医陶针考》一文。随后,在1959年出版了《陶针疗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10.htm

苗族医药研究二十年评述_【中医宝典】

...地区,组织了较大规模民族医药调研活动,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为苗医学术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湘西欧志安先后发表出版了《湘西苗医初考》[2] 《湘西苗药汇编》[3]专著,贵州省陈德媛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65.html

第二届张仲景医药举行_【中医宝典】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专家分别作了精彩学术报告。 作为本届医药重要内容祭拜医圣张仲景仪式上,房书亭副局长南阳市何东成市长向医圣敬献花篮。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学会主任委员钱超尘教授宣读拜祭医圣《医德颂》,来自国内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665.html

壮族医药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_【中医宝典】

...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十余种治疗方法,创造了大量验方秘方,发明了丰富多彩诊疗技术,医学著作及名医随之产生,为壮医初步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一 壮医理论萌芽31 第二 药学发展32 三节 方剂学萌芽34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8.html

结束语_【中医宝典】

...。由此可知,各医药有各自长处与不足,应该互相参照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振兴中医同时,挖掘整理发展研究壮医及其他民族民间医药是十分必要,对丰富祖国医学内容,完善各民族医药理论,对各族人民健康是大有益处。鉴于壮医及其他民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52.html

第一第二壮族概况_【中医宝典】

...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发潜力。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相应医药逐步形成发展。从柳州桂林南宁百色等处发掘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遗物中,壮族先民们所使用工具先后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骨器骨针以及陶器等,并有捕获生物及用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70.html

共找到1,149,8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