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病学_皮肤病_【中医宝典】

...(一)传染源家鼠如褐家鼠、黄胸鼠等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以鼠→鼠蚤→鼠的循环流行。鼠感染后大多并不死亡,而鼠蚤只在鼠死后才吮人血而使人受染。因曾在虱体内分离到莫氏立克次体,因此病人也有可能作为传染源而传播本病。 (二)传播途径鼠蚤吮吸病鼠血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20335.html

诊断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本试验对斑疹伤寒诊断的阳性率达74~84%,但不能区分斑疹伤寒的型别,也不能排除变形杆菌感染。回归热、布氏杆菌病、钩体病等有进亦可发生阳性反应。②立克次体凝集反应以普氏立克次体颗粒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凝集反应,特异性强,阳性率高。效价1:40...

http://qihuangzhishu.com/966/181.htm

斑疹伤寒血清学检测检查结果_检查项目_【疾病大全】

...外斐反应 临床意义外斐反应是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试验,属于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凝集效价OX19≤1:80 OX2≤1:40 OXk≤l:40 如果凝集效价大于40,再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立克次体感染。增高常见于斑疹伤寒,双份血清检测后一次...

http://jb39.com/jiancha/WaiFeiFanYing270802.htm

恙虫病_《传染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沿海岛屿为多发。近年江苏、山东、安徽和某些地区也有小流行或散发。(一)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如沟鼠、黄胸鼠、家鼠、田鼠等。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鸟类也能感染本病。鼠类感染后多隐性感染,但体内保存立克次体时间很长,故传染期较长。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966-5-3.html

生物学性状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形态染色与结构多形态,球杆状或杆状,0.3~0.6×0.8~2.0um。柯克斯体最小,平均大小为0.25×1um,多形性更明显。最大者为斑点热群,为0.6×1.2um。在感染细胞内,立克次体常聚集成致密团块状,但也可成单或成双排列。...

http://qihuangzhishu.com/963/194.htm

斑疹伤寒的症状_【中医宝典】

...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虱粪排出体外,虱粪污染人皮肤破损处引起感染发病。在发达国家由于生活水平高,卫生条件好,有条件经常洗澡,常换衣服,防止体虱生长,因此得到有效控制。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衣虱孳生的人群中,时有流行。在我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703.html

不规则热的原因_不规则热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见于局限性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BuGuiZeRe337158.htm

流行病学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内增殖,约5天后细胞胀破,大量立克次体溢入肠腔,随虱类排出,或因虱体被压碎而散出,可通过因搔痒的抓痕侵入人体。虱粪中的立克次体偶可随尘埃经呼吸道、口腔或眼结膜感染。虱习惯生活于29℃左右,当病人发热或死亡后即转移至健康人体而造成传播。(三)...

http://qihuangzhishu.com/966/178.htm

恙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传播媒介。临床特征有高热、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结肿大等。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 恙虫病需与其他立克次体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区别。还要注意混合感染的病例,如恙虫病合并伤寒、恙虫病合并钩端螺旋体病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163.html

共找到50,9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