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对“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的举例,能替君主开拓疆土,充实府库;能替君主盟约其他国家,打仗肯定能取胜,就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吗?其实这只是助长君主的贪欲罢了。君主如果有了这样的贪欲,作为人,其臣下也必然是贪欲的。这样的臣子鼓励、怂恿...
...无力,更高的圣人寂然不动,他们都在效法大自然的规律啊!”] 象这样不言语就发出了命令,不观望就无所不见,就是圣人所要师法的。 这就是黄老治国之术的理论根源。 [文子说:“圣人所师法的是‘道’,按照‘道’去行动叫‘事道’。就好比金石只有一个...
...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 administer a country;manage state affairs 安邦治国 国语辞典 治理國事。 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治國以禮,民無怨聲。」 政治...
...实录,其辞之犀利精粹,其情之激切义愤,皆力透纸背,震撼人心,对展示主人公思想品格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汲黯信仰黄老学说,崇尚无为清静之治,这和武帝崇尚儒学,重用酷吏,好大喜功,扰乱民生的“多欲”政治适相抵触。故本传表彰汲黯亢直犯上的言行,...
...本章有“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一句,希望人们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天道的庇护。因为“无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是...
...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
...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正是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比较接近。元代戴良说的好:“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 ...
...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为汉初统治者所重。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同时,道家思想流入民间,对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运动中...
...魏晋玄学以辩证“有无”为中心。战国后期至西汉,黄老道家试图从理论上超越“道生一”和“有生于无”,因此他们讨论的重点不在“有与无”,而在“无为与有为”。魏晋玄学重新把“有无”问题提出来,并作为本体论范畴研究,出现了何晏(约193~249)、...
...以及社会背本趋末的结果。这表明汉初一度缓和的社会矛盾,到文景时期又逐渐趋于表面化。于是他开始大显身手,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政治 ①司法 秦汉时期的黄老学一个主要特征是“守法而无为”,所谓“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而是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