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石 、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部分 [part;section]。如:上部;南部 单位 [unit;department]。如:编辑部;批发部 军队领导...
...消为度。又方: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空腹时节浆水或蜜水一碗送服。病重者服至七枚可愈。 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用斑蝥研为末,加蒜捣如膏药,调水贴患处。不久脓出,即去药。 疔肿拔根。用斑蝥一枚捻破,在疮上划成米字形开口后,...
...消为度。又方: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空腹时节浆水或蜜水一碗送服。病重者服至七枚可愈。 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用斑蝥研为末,加蒜捣如膏药,调水贴患处。不久脓出,即去药。 疔肿拔根。用斑蝥一枚捻破,在疮上划成米字形开口后,...
...人体部位名。《灵枢·寒热病》:“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端腨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此五部位内连五脏,具有重要作用。...
...①病证名。泛指损伤面较大较深的疮疡肿毒。《灵枢·痈疽》:“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日名。岐伯曰:脱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痈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一说指较大的疮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
...释名 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茎。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头悄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释名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 茹。 气味 (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 痈疽肿痛。用闾 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疥疮。用闾 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 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