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疳病腹大∶胡黄连(一钱,去果子积) 阿魏(一钱半,醋浸,去肉积) 神曲(二钱,去食积) 炒黄连(二钱,去热积) 麝香(四粒) 上为末,猪胆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术汤下。香蟾丸,治疳,消虫积、食积、肉积。腹胀∶三棱(炮) 蓬术(炮)...
...治小儿五疳。盖其骨肉轻软,肠胃微细,若乳哺有节,则脏腑相调;或乳 饮食无常,醉饱喜怒,及小儿百 以后,五岁以前,乳食渐多,不择生冷,好 酸之物,即成五疳。一曰肝疳,其候摇头揉目,白膜遮睛,流汗遍身,合面而 肉色青黄,发立头焦,筋青脑热,...
...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阴竭阳脱,猝然变险。古人视本病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喂养失当常可导致疳证的发生。一为太过,即饮食失节,饥饱无度,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致食积内停,积久成疳;二为不及,即乳食喂养不足,如小儿生后缺乳,过早断乳...
...诊断 根据其临床特征,不难确诊。有据病形定诊的。 鉴别 如脑疳则症见头皮光急,满头诸疮,脑热如火,发结如穗,遍身多汗,腮肿囟高。 脊疳,则见身热羸瘦,烦渴下利,拍背有声,脊如锯齿,频咬爪甲等。有据症状定诊的,如疳渴,则症见日间烦渴,饮水不...
...肝疳为五疳之一。 【肝疳】 五疳之一。由于乳食失调,肝经受热所致。主要症状有消瘦、腹胀、面色青黄、多汗、下痢次数多、粪便中有鲜血或粘液、摇头揉目、雀盲,甚至眼睛不想睁开等。...
...(亦名 疳)《巢氏病源》小儿 鼻候∶ 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气所通,肺候皮毛,其气不和,风邪客于皮毛,次于血气。夫邪在血气随虚处而入停之;其停于鼻两边,与血气相搏成疮者,谓之 鼻也。《圣惠》论...
...本病指实火上攻白睛,无从宣泄,致白睛里层向外隆起局限性紫红色结节的眼病。《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之为火疳,又名火疡。本病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黄仁,甚至可造成失明,故当重视治疗。本病类似西医学之前部巩膜炎。[病因病机]一、...
...目录 《魏氏家藏方》补气温疳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魏氏家藏方》:补气温疳丸【处方】肉豆蔻1两(面裹煨,候面熟再炙干用),使君子仁1两(面裹如前法),缩砂仁3分,诃子皮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水和成剂,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补...
...清疳热如用黄连、胡黄连、黄芩、栀子、地骨皮、石斛、五谷虫、青黛、滑石之类,随候采用。消疳化积杀虫,如草龙胆、芦荟、雄黄、贯众、干蟾、三棱、蓬术、枳实、山楂、使君子、杏仁、雷丸、槟榔、阿魏、芜荑、石决明、神曲、香附、青皮、木香之类,随候采用...
...《圣惠》夫肺气通于鼻,鼻者肺之候,若小儿乳食不调,上焦壅滞,令疳虫上蚀于鼻也。其候鼻中赤痒,壮热多啼,皮毛干焦,肌肤消瘦,咳嗽上气,下痢无常,鼻下连唇生疮赤烂,故曰鼻疳也。治小儿鼻下赤烂,心烦躁,鼻中生疮,渐渐转多及身上,焦躁、日夜疼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