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昝殷著《食医心鉴》,约成书于公元853年,本书以食治方为主,共列有十五类食方。南唐陈士良著《食性本草》,此书载食医诸方及五时调养脏腑之术,评者认为此书总集旧说,无甚新义。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有多种食治疾病的方法。唐人对食物与药物的区分已有...
...发热:因组织坏死被吸收引起的发热,体温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须处理,注意观察。若为局部感染引起高热,应服清热解毒药物,方选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 4、水肿:可用朴硝30克、黄柏30克、金银花15克、...
...摘要:《外台秘要方(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10405) 陆 健 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710001) 李瀛均 ...
...临床指导意义,但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无疑有所启发。《诸病源候论》强调伤寒、温病、时气、疫疠各病的传染性,并且指出均可预服药以防之。唐代医家对此更为重视。《干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都有避温专篇,设方甚多。有些药物如雄黄、菖蒲等,至今仍在民间...
...不饥。时珍自京师还,见北土车夫每载之,云暮归煎汤饮,可补损伤。则益气续筋之说,尤可征矣。【附方】旧一,新一。被斫断筋︰旋根捣汁,沥疮中,仍以滓敷之,日三易。半月即断筋便续。此方出苏景中家獠奴,用效。(王焘《外台秘要》)秘精益髓︰太乙金锁丹︰...
...动其心。行复如是,是其人一第而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谋国,以善万里生民之寄,岂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台秘要》一书,更五代,至宋孙中丞一较正行之,及今而绝。程子不忍图令其流布人间而为余言。余因问程子∶如欲知医,何道而能精?曰∶必...
...《退思集类方歌注》霹雳散(王焘《外台秘要》 治痴癫病痰迷心。)雄黄 雌黄 冰片 牛黄(各五分) 人言(四分) 生山栀(二十枚) 急性子(一钱) 生绿豆(一百八十粒) 先将绿豆冷水洗去皮,同余药各生晒干为末。大人用七分,十五六岁者用四分。或...
...种疾病,采用气功导引方法二百九十余条。此后唐代王焘编撰《外台秘要》,转录了气功导引的全部内容。清末廖平则摘出汇编,后由民国曹炳章补辑,定名为《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刊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内观经 气功存思内炼著作。又名《太上老君内观经》。...
...,淋而出石也”,“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对淋证病症状学的描述与现在的观察基本一致。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对消渴病易发疮痈有所认识。王焘的《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还认识到消渴病“每发即小便至甜”的证候特征。这一时期,对伤寒、疟疾、...
...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