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另说在脐下2.5寸,...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通门。属手少阳三焦经。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一说“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另一说“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针灸资生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并有...
...灸治后局部因灼伤而化脓溃烂成疮。见《金匮要略》。古代又作“灸创”,见《武威汉代医简》。《针灸资生经》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古代施灸多以各种方法促使灸疮透发。如《针灸资生经》用葱熨、皂荚汤洗,内服...
...王祠以及各种民间传统祭祀活动。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中均记载有经脉的循行与主病。从四川绵阳双包山西汉墓出土的一具黑漆小型木质人形,其体表正背面标有纵横方向的经脉路径...
...世界最早的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做教材。所以这本书不只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针灸专著,而且在国际医学交流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作池头。即温溜。参见该条。...
...医经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医经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
...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现存明·清刻本、...
...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与“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针经》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现存明·清刻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