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证候由简单变复杂,由轻变重。多因误治或邪盛正衰所致。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黄连解毒汤加归等剂治之。李,以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四君子补阳明虚,清暑益气治之。湿痿之为病,宜二陈汤加术、苓、柏治之。清暑益气汤 治热伤肺,气虚成痿。黄 (一钱,汗少减半。暑邪干卫,身热自汗,甘温补之) 人参(救火伤气) 白术(各半钱) ...
...名医武明钦采用益气化瘀通痹汤进行治疗,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 益气化瘀通痹汤 组成: 黄连以清心脾之郁热。 典型病例: 张某,53岁,干部,开封市供电局工作。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测血压170/110mmHg,一个月前病情加重,...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⑹:11~12摘要: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青壮年,不少患者因无典型的急性期症状而被忽视。至于其后遗症心律紊乱的中医治疗多采用益气复脉、养阴活血等法。我们治疗本病,用益气养心和熄风镇惊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治疗方法...
...本证是外感热病后期阴阳胜复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既可以先出现手足厥冷,然后再出现发热,也可以先见发热,然后再见手足厥冷,同时伴有烦躁、脉沉等症状。 病机分析:本证以阴阳胜复邪正斗争为特征。阳气虚阴邪盛则手足厥...
...6 心肾阳虚主证:心悸,面色苍白,肢冷畏寒,头晕目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迟,涩,结,代,屋漏。治则:温阳益气方药:党参 人参 黄芪 附子 桂枝 熟地 枸杞子 仙灵脾 巴戟天加减法:(1)兼脾阳虚去熟地,加干姜,白术。(2)兼血瘀加当归,...
...郭某,年未届三十,已子女成群,又家境欠丰。其阴血之亏耗不言可喻。今子宫脱出月余,行立明显,睡卧可复,若狐疝一般。望其形体赢瘦,面有菜色,舌淡红少苔。询知倦怠神疲,自汗短气,动则尤甚,心悸少寐,腰脊酸痛,头晕耳鸣,茶饭不馨,小便清长,大便...
...汪木工年二旬余,夏间患感证,初起寒热呕泻,自汗头痛,他医与疏表和中药,呕泻虽止,发热不退,汗多口渴,形倦懒言,望色青白不泽,舌苔黑黄而润,诊脉虚细。经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因拟清暑益气汤加减。服药一剂,夜热更甚,谵狂不安,次早复诊,其脉...
...手受血故能持握,足受血故能行立。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有余也。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不可别治。又六十四日为二大蒸,计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三大蒸,计五百一十二日。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既毕,儿乃成人也。变者,变生...
...夏季暑热挟湿,易伤人体气、津,人体工作生活受自然界影响,易感受暑、热、湿,从饮食养身方面角度,该季节应预防为主,提高抵抗能力,宜服用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之品。 1、益气生津、健脾 西洋参6克、稻米1撮、清水2碗,煎至1.5碗水。 2、...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