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1) 祖国医学中的温病学说,远在《黄帝内经》里面已有提及,《 ...
...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妙在导邪外出。俾营卫气血调和,自然得汗,不必强责其汗也。若暑温湿温,则又不然。暑非汗不解,可用...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着《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治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篇首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较上古有进步之处也。 《伤寒论》原文...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所谓郁热,乃热邪郁伏于里,不得透达而解。除温病后期真阴耗损者外,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只要有邪热存在,其本质概属郁热。 温病初起的卫分阶段,其本质已属郁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自口鼻...
...病俱统于伤寒一门,而分其所苦之不同也。风为阳邪,寒为阴邪,故先列中风,次列伤寒。寒者,皆冬月之正病也。湿温发于湿土之令居多,热病发于盛夏,温病即仲景《伤寒经》中春温病也。乃见前之五邪从本原来,非比之伤寒热病,故各立其法也。注家以疫症指此温病...
...关键词:《传染病,用药十分猛烈。而一般温病用药则相对缓和,所以有实践意义。 总之,他的观点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代表性,也是研究温病学说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此外,书中辑摘各家之说,分门别类,加以评述,并汇列各种温病名目,采集各家治法,以定去取...
...温病者,春时之感于风露者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秘,阴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阳强不密,即冬不藏精之义。四时之气,春生夏长,...
...动风痉厥,何老每用咸寒清热、甘酸益阴配伍“紫雪”、“安宫”、“牛黄清心”以清热熄风,平肝止痉。何老常谓临证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要能知常达变方能把握病机,随证施治,才能取得疗效。青浦地处江南水乡,夏秋季节湿温多发,在湿温病治疗上何老常用...
...目录 《续本事》补肺法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续本事》:补肺法【别名】补肺汤、干嗽补肺膏、补肺膏【处方】地黄2斤(生,净洗),生姜4两,杏仁2两,蜜4两。【制法】上捣如泥,瓦合盛,饭上蒸5-7度。【功能主治】喘嗽。【用法用量】补肺汤...
...病统之。即其化热之后病兼阳明,然亦必先入足阳明,迨至由胃及肠,大便燥结,而后传入手阳明,安得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乎。由斯知,《伤寒论》一书,原以中风、伤寒、温病平分三项,特于太阳首篇详悉言之,以示人以入手之正路。至后论治法之处,则三项中一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