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鸦片战争以前清代医学教育,设教习培养医官人才,分为内教习与外教习两种,各置教习2人,由御医、吏目中选品学兼优者充任。内教习住在东御药房,担任教授药房的太监学习医书。外教习担任教授初进太医院教习厅肄业生及医官子弟学习医学。凡到院学习者,通常...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0.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二)_【中医宝典】

...是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徐灵胎的《中国医学通史类、专科史类等专门著作的出版也很活跃。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7.html

清代前中期军事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代有陆军、水师两个军种。陆军有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八旗兵由于骑兵多,以骑射为特点,因之盔甲、弓箭及所佩刀为各营经常使用的战守武器。除大炮自明末以来吸取西法制造外,其它刀枪矛箭,都是中国两千年来的旧传。清代前、中期在武器上实无多大特殊之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9.html

读《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有感_【中医宝典】

...□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天佑苍生创岐黄。有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共襄服务,是人民的福祉,也是中国卫生保健的特色。中医药学的魅力,在于它有数千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它是以民族的原创思维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这使它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不仅没有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66.html

医学史著述及资料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作为基础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方面,清代于医史资料纂集、考证、评论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步。例如《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蒋廷锡等编纂,刊于1723年,其“医术名流列传”,以辑清初以前著名医学家传记共1200多则,为空前的全帙;而其选辑的艺文、...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2.htm

清代药物学与方剂学的进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本草著作 清代部分尊经复古者专门讨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经典中的药物。黄元御《长沙药解》,取张仲景方书中161味药,探讨张仲景治病用药机理。其特点是将论病与用药议方结合起来,间附个人见解,对当时医学中的流弊也多加针砭。 邹澍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8.html

第五章第五节医疗制度和医疗机构的建立_【中医宝典】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对祖国医学极尽摧残之能事,企图废除中医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粹的中医药都得不到保护和扶持,包括壮医药在内的少数民族医学就更不在话下了。尽管如此,民族医药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民国期间壮族地区的中医药还是有所发展的。民国二十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3.html

第五章 第五节 医疗制度和医疗机构的建立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对祖国医学极尽摧残之能事,企图废除中医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粹的中医药都得不到保护和扶持,包括壮医药在内的少数民族医学就更不在话下了。尽管如此,民族医药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民国期间壮族地区的中医药还是有所发展的。民国二十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7.html

清代_诗词曲_辞赋_文言文_【古诗文大全】

...清代 主题相关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诗文类型闺怨作者:纳兰性德(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qingdai.html

编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药文化的各个方位与层面,医史史料的来源是多途径的。古代医学史料以文献和文物史料为主,同时还包括一些医药卫生民俗史料。文献史料除历代医籍和医史专著外,广泛地涉及到正史、野史、笔记、地方志、少数民族有关的医药文献。这是本书史料的主要来源,其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4-0.html

共找到39,0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