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四,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为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药性理论。对于四的认识,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2.html

、守、行气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常用的守方法有:1.推弩法:即将针尖顶住有感应的部位,推弩针柄,或用姆指向前或向后捻住针柄,不使针尖脱离经气感应处,稍待1~3min,以保持感应时间延长。2.搬垫法:即在针下得后,患者有舒适感觉时,医者刺手将针柄搬向一方,用手指垫在针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2-6.html

的运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之运动的升降、出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一方面,升降、出入,以及升降出入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保持着协调状态。诚如《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所说:“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13.html

论伏发温与暴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至繁且杂,须兼视六经形证,乃可随机立法。暴风温,其邪专在于肺,以辛凉清散为主。热重者兼用甘寒清化。其病伏温病之表里出入,路径各殊,其治法之轻重深浅,亦属迥异。近人专宗叶氏,将伏气发温之病置而不讲,每遇温邪,无论暴,概用叶氏辛凉轻浅...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9.htm

论伏发温与暴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_《温热逢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随机立法。暴风温,其邪专在于肺,以辛凉清散为主;热重者,兼用甘寒清化。其病伏温病之表里出入,路径各殊;其治法之轻重深浅,亦属迥异。近人专宗叶氏,将伏气发温之病,置而不讲。每遇温邪,无论暴,概用叶氏辛凉轻浅之法,银翘、桑菊,随手立方...

http://qihuangzhishu.com/813/15.htm

从贺普仁的“以血行络血学说”理论看血的关系_【中医宝典】

...张晓霞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贺普仁教授曾任中国三棱针决破皮肤,强迫恶血外出,通过治血达到调的作用。血脉畅通,阳气恢复,故痛止冷消。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6.html

养生保健康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天地之间万物,皆由而生,精气为生命之本。管子《内业篇》曰:“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源,浩然和平,以为渊。 渊之不涸,四肢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这说明,精气不仅人的生命起源有关,更是维持人体稳定平衡、正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38.html

奔豚_【中医宝典】

...急迫欲绝:期门、天枢、梁门;奔豚气逆痛不可忍:关无”。 (二) 寒水上逆 1.治则:温阳行水,调降逆。 2.处方:关元、气冲、膻中、水道、三阴交、气冲。 3.方义:关元乃三阴经任脉之会,且“冲脉起于关元”(《素问·举痛论》),寒水上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62.html

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含义有哲学和医学之分。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气学说的思想,并结合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 因此,中医学古代哲学有关气的概念和理论既有联系,又不尽相同。古代哲学的学说作为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14.html

黄帝内经·灵枢·营译文

...黄帝说:营之理,以受纳谷物最为可贵。水谷入于胃中,化生出的精微,就传于肺脏,流溢于五脏,布散于六腑,其精纯的营在经隧中流行,常常营运而不休止,终而复始,这可说是和天地间的规律是一样的。所以营从手太阴肺经出发,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上行...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84.html

共找到327,60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