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仁斋直指》序 卷之一\总论 五脏所主论 五脏病证虚实论 诸阴诸阳论 血营气卫论 脉逆顺论 男女气血则一论 问论 论《易简方论》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附∶十二经脉歌 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renzhaizhizhifanglun/index.html

_《明医指掌》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七方者,大、小、缓、急、奇、偶、复也。方所以因病而订,人有形、志俱乐者;有形、志俱苦者;有形乐志苦者;有形苦志乐者;有形数惊恐者之不同,用药订方当知此理。邪之所客,标本莫逃乎气;客者,外邪之所客也。始受曰标,病原根曰本。然客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izhang/640-7-1.html

方论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有附益处。要之据证定方。毫无通变。使后学习之。宁无所误耶。〔李氏辰拱伤寒集成方法〕佚亡名氏胎产救急方序曰。延年李辰拱。壮岁游三山。获从仁斋杨先生游。气味相投。因以伤寒总括见授。且语之曰。治有方。治伤寒有法。一既通。其余可触类而长矣。...

http://qihuangzhishu.com/485/61.htm

医书“”字大头系列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亦指“因”风、寒、暑、湿、燥、火。清代陈廷珍字子贤所撰《因条辨》三卷,以因为纲,论述了春温、伤暑、中暑、中热、秋燥等多种时邪感证。 所论病证对病因、脉象、用药、转归等加以条辨,深入浅出,提纲挈领。清高思敬字憩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93.html

通用古方诗括_《医学入门》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症。一方去白丑、玄胡、当归,加青皮、白芷、贝母、漏芦,治发乳痈疽,及一切肿毒疮疖。□犀角地黄汤牡丹,芍药四件有机关,加上大黄黄芩药,能消瘀热发狂蛮。见三卷清胃散升麻二钱,分归地与黄连,牡丹皮用一钱重,能止吐血及牙宣。升麻一钱,牡丹皮...

http://qihuangzhishu.com/346/1134.htm

用药方法不当 --- 降压治疗不合理用药分析_【中医宝典】

...重复给药 典型病例:男性患者,63岁,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检验尿蛋白+。 医嘱:硝苯地平缓释片20毫克,口服,每日两次;卡托普利25毫克,口服,每日3次;缬沙坦80毫克,口服,每日1次。 用药分析:在上述用药中,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02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中共记载了方剂375首,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际上为112首,因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实际收方269首,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 《伤寒论》中的方剂立方严谨,用药精确恰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强调了“火之为”的危害性,及进一步阐发“郁之”的证治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王履治学颇多创意,敢于大胆批评前人之说,他宗丹溪学说对东垣学说指斥甚力,王氏在内科中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对中风提出了“真中凤”和“类中风”的独特见解,对后世影响...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3.htm

_《古今医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热客寒;遍身历节而疼,须辨属风属湿。通圣散专疗诸风,越鞠丸能开郁。虚弱者目眩头晕,亦本痰火而成;湿热者精滑梦遗,或为思想而得。缘绪紧无据,机要难明,非伤寒经络有凭,形证可识,临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略举众疾之端,俾为后学之式。...

http://qihuangzhishu.com/613/22.htm

六腑用药气味补泻_序例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六腑用药气味补泻肝、胆温补凉泻。辛补酸泻。心、小肠热补寒泻。咸补甘泻。肺、大肠凉补温泻。酸补辛泻。肾、膀胱寒补热泻。苦补咸泻。脾、胃温热补,寒凉泻,各从其宜。甘补苦泻。三焦、命门同心。张元素曰︰五脏更相平也。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liufuliuzangyongyaoqiweibuxie.html

共找到388,9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