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廷瑶医案——伤肺胃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倪某,男,14个月。 【初诊日期】 1964年8月4日。 【现病史】 发热旬余,体质薄弱,热重不退,39℃,烦渴喜饮,有汗无泪,便下泄利,小溲频数,舌红苔薄。 【诊断】 暑热症(中医:夏季热)。 【辨证】 伤肺胃。 【治法】 清暑益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78.html

症_《医学三字经》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症 动静商 夏月伤分动静者,说本东垣。动而得 热为殃 得于长途赤日,身热如焚,面垢,体倦,口渴,脉洪而弱。六一散 白虎汤 六一散治一切症。白虎汤加人参者,以大汗不止,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必挟湿也。静而得 起贪 ...

http://qihuangzhishu.com/799/17.htm

病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小儿当夏暑发生之时,忽然发热头痛欲呕者,用藿香五分至一钱生扁豆一钱至二钱温降胃气即愈。不可因药只二味,夹以他药,至生他病。藿香扁豆治病的作用,详时病本气篇病中。如小便短而泻且渴,于藿香扁豆中加冬瓜自然汁以止喝利尿。如舌有干黄苔,可加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3-18.html

“苦夏”的自我保健_【中医宝典】

...明显增多。加上出汗多,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古代夏季养生学倡导:“调息静心,常如兆雪在心”。人们常说的心静自然是有科学道理的。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 饮食调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74.html

卷之一 症_《类证治裁》

...结募原.至伏邪为新引动. 头痛脘闷. 渐至唇燥齿干. (烈焰内燔.阴津消灼)内热 烦冤. 忽然鼻冷气窒. 夫秽. 熏蒸则为粘涎. 遏郁则为厥冷. 得汗则. 然有一厥而热. 便 得汗解者.有再厥三厥四厥而热. 但头汗出者. 有四末不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539.html

夏季清淡 神清气爽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不宜长时间的享受,调整心态,不烦不躁,避人工降温,趋自然。人工降温不如绿色消暑,花圃、草地、竹林、水旁,近绿临水那是天然的凉爽。杜甫的诗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陆希声的“六月清凉绿如荫,竹床高卧涤烦襟”都是这种感受。不能逞强冲冒...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51.html

夏天养身贵在“清”_【中医宝典】

...平静下来,神清气静。故医籍《养身纂》中表明夏季养身“静养勿躁”,“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可坐台榭空敝之处,以避炎夏”。 我国民间有“心静自然”的说法是颇有道理的。饮食宜清淡。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312.html

温病病_《景岳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非时之暖,或君相客热之令而病热者,名曰冬温。此与冬月正伤寒大异,法宜解,此舍时从证也。若夏月有寒者,其宜温亦然。《素问·刺志论》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伤寒论》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此二论之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yuequanshu/124-14-1.html

盛夏防暑七不要_【中医宝典】

...工作和学习效率。 5.不要拒绝“心静自然”。情绪安然,热环境中求自静,避免吵闹,少进行剧烈运动及其他高消耗的活动,同样也能起到以静抗高温酷暑的作用。 6.不要在烈日下曝晒。特别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钟的阳光最为强烈,人们在这一时间段内最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610.html

辨温暑凉寒诸证_《增订叶评伤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若元气素弱,而伤之重者,清暑益气汤治之。夫伤寒二字,盖冬时天气严寒,以水冰地冻,而成杀厉之气,人触犯之,实时病者为伤寒,乃有恶寒头疼发热之证,故用麻黄、桂枝发散表中寒邪,自然热退身,有何变证?如或头疼恶寒,表证皆除,而反见谵语怕热燥渴,...

http://zhongyibaodian.com/zengdingyepingshangshuquanshu/778-8-14.html

共找到103,1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