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秘旨_《幼科推拿秘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观小儿病症.男观左手右脚.女观右手左脚.必察何经络.得其症候.方知道推某筋.掐某处.久揉验.总要先观儿虚实.而手法推之数目.即一定之.一岁三百.不可拘也.(此二句所谓用法而不泥乎法也可证诸家某推若千数之谬)又要审定主.某病症.以某...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ketuinamishu/872-5-14.html

手法总论_《伤科汇纂》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kehuizuan/868-4-5.html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_小儿推拿_【中医宝典】

...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617.html

热针脊椎九宫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进针时应尽量使中宫部位棘突突起,椎间隙加大,以利于进针。进针顺序为:先针中宫,次针乾宫、坤宫,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巽、兑、坎、离、艮、震六宫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行捻转补泻手法,九宫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38.html

升降手法_《子午流注说难》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五运有太过与不及.五气倾移.有常有变.卒然而动者谓之变.顺应四时.阴阳往复.寒暑迎随谓之常.根据时取穴.合乎运常.但不能应变.内经气交变大篇云.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故刺法中之升降手法欲发郁而升之者.均须待时.如当折其胜散其郁而降之者...

http://qihuangzhishu.com/314/105.htm

推拿也要讲究手法_【中医宝典】

...渗出为主,治疗时推拿手法不宜太重。常用的手法有滚法、揉法、推法、法等。主要目的在于援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治疗后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刺激,以免病情加重。发病1~2周后,是治疗的主要阶段,除选用滚法、揉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106.html

揉消除头昏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当人们用脑过度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地鼓打,其实,这就是刺激头部的两个重要穴位“印堂”和“神庭”。 印堂穴是人体经外奇,《达摩秘功》中将此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神庭属人体督脉,对...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277.html

重视针刺多手法,补泻透加漆针_【中医宝典】

...重视针刺手法是浙江针灸医家的一大特点。在宋明时期,北有窦汉卿,南有席弘、徐凤等针灸名家,在针刺手法上都有建树,手法之繁多,几乎已臻完备之境界,而杨继州在《血竭、京墨、米醋、麝香等药物,铺敷在患者皮肤上,然后再用针尖点刺至皮肤稍突起,再施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32.html

失枕手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疗技术名。理筋手法之一种。其法令患者正坐,术者站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扶患者头顶,另一手拇、中指点天枢、风池、风府等穴位,并顺诸部位自上而下按摩多次,再用拿法、捏法、提弹颈后部及肩背诸肌腱各数次。次以双手拇指于枕骨关节,余指在颌下部、双...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387.htm

共找到159,40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