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积液的诊断_如何鉴别心包积液_查症状_【疾病大全】

...,发热虽然较高,但患者往往无严重的中毒面容;②有心包外结核的存在,最常见者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淋巴结结核;③心包渗出液为中等或大量,可达1000ml或更多,呈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虽多次抽液,仍有重行积聚的倾向;④心包渗出液培养或动物...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XinBaoJiYe337501.htm

手厥阴心包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心包络,络三焦,并与横膈膜相连。在体表,起于侧胸部,腋下,上肢屈侧正中线,止于手中指指尖。本有病时,主要有心烦、心痛、心悸、精神病、面黄、目赤等症状和病症,以及在本循行部位的局部症状。...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32.htm

手厥阴心包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间。循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取之两筋间也。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闭。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7-12.html

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一)发病原因 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心包囊肿是在胚胎时期,胚胎头端及两旁中胚层侧板有些间隙出现,如果这些间隙中的一个未与其他间隙融合,而独立存在,即发育成心包囊肿。如果部分融合留有蒂与心包腔相通,则形成心包憩室。 (二)发病机制 ...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XinBaoNangZhongYuXinBaoQiShi257709.htm

自我按摩怎样找穴位_【中医宝典】

...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敏感,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了红灯、拉响了警笛一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有诸内必形诸外”。 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480.html

面部按摩活血美容_按摩美容_【中医宝典】

...面部色斑一般都是是因人体内气血运行不好造成的,可以通过不同按摩手法,非固定穴位,仅在出现斑块的皮面上进行按摩,就可以达到色斑局部活血散淤,使此处表皮与真皮间积聚的黑色素松动,向外扩散。 斑面活血按摩四法: 1、斑面指按法: 将拇指伸直,...

http://zhongyibaodian.com/meirong/a1655.html

手厥阴心包_《穴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循中指出其端.(中冲)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又云.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经别篇云.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经筋篇云.手心主之筋...

http://qihuangzhishu.com/912/66.htm

心脏按摩养生法_运动养生_【中医宝典】

...即脊柱正中的督脉和督脉两旁1.5寸的膀胱经。操作者先用手掌的掌根沿着两条经脉,从上往下推按五遍。重点按厥阴俞、心俞,以及下面的膈俞、脾俞、胃俞、肾俞,每个穴位按1分钟。最后用掌根上下来回推搓两条,搓到发热为止。有提振阳气、疏通经络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634.html

按摩自治神经衰弱_【中医宝典】

...发际,睛明、攒竹、瞳子等穴,然后分开向两侧至额角而下,食指“耳门”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至40次。 搓胸:取盘膝坐位,用右手平贴右季肋部,向上方搓至左肩部,共30次;然后左手平贴,自左季肋部搓至右肩部,共30次。 抹腰:取盘膝坐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81.html

按摩治失眠_推拿保健_【中医宝典】

...经常失眠的人在中医的观点来说是属于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头面按摩时配合穴位可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 头面按摩法具有醒脑提神,镇静安眠,降压止痛,疗眩息晕,润肤养颜的功效。临床应用于头痛、失眠症、内耳眩晕症。 头面按摩,只需端坐按摩以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tuina/a13512.html

共找到153,5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