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药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有可能使房颤转律。 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能有效地转复其他药物无效的房颤,亦能预防电击复律后房颤的复发。 ⑤索他洛尔:是一种具有Ⅱ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 (2)电击复律: ①适应证...
...反应比流感病毒本身引起的免疫反应还要强烈。研究小组负责人Gerhard说,这正是促使机体对病毒产生抗体的最好方法。 目前,研究小组正试图找出新疫苗能够引起比对抗病毒感染更强的免疫反应的机制和原因。Gerhard担心,流感病毒中M2蛋白质表现...
...抗胆碱酯酶药和乙酰胆碱一样,也能与胆碱酯酶结合,但结合较牢固,水解较慢,使酶失去活性,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便大量堆积,表现M及N样作用。抗胆碱酯酶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等;另一类为持久性抗胆碱酯酶药,如...
... ①α受体阻断,使外周血管扩张。 ②抗胆碱酯酶活性而增强乙酰胆碱作用。 3)抗心律失常:近年来研究表明,小檗碱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机理: ①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②阻Na+内流,阻止相...
...上升速度,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除轻度胃肠道症状外,无其它副作用,一般口服0.3-0.4g,每日3-4次。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的问题(一)首先应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根据心律失常和药物的电生理特点选择治疗方案,对一些...
...介绍,临床前研究发现dl-NBP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NBP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dl-NBP独特的作用机理表现在多靶点起作用,它能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
...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猝死的病例中,有80%~90%的病人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电活动,但听不到心音,多为心脏破裂造成的)。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减少内脏脂肪组织,同时还改善脂代谢;研究还显示Ⅲ方案耐受性良好,能成为此类患者的一个新治疗选择。 试验选录接受稳定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有明显腹部脂肪堆积的HIV感染患者,接受皮下注射Ⅲ方案2毫克(275例)或安慰剂治疗,每天一次,共26...
...发现了该药的一些新用途,现介绍给读者。 一、降血脂 日本医学专家用谷维素来治疗高血脂症,疗效显著。118名高血脂症每次服用100毫克,1日3次,饭后服用,2月后检查,有效率为82.6%,安全性为99.2%。说明谷维素降血脂疗效好、安全、经济...
...在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治疗价值。“巴塞尔心肌梗幸存者的抗心律失常研究(Basel antiarrhythmic study of infarction survival,BASIS)”在临床实践中提示胺碘酮在心脏性猝死防治中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