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_【中医宝典】

...太阴 太阴病证是三阴中较轻的证型,寒湿之邪侵袭人里,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正气已有不足,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利,腹痛,呕吐,脉弱。可由三阳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太阴。 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可呈水样,也可见白色粘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61.html

太阴肺脏论_《内经博议》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于内者.正气衰而金被伤.必于足少阴养之.而于足太阴培之.补水培土.养金之善法也.然以金性下沉.隐于子胎.肾家水火两.亦能使肺两症同受.故有时水泛而为喘壅.有时水沸而为痰鸣.皆以气上逆.而有水火虚实之不同.而要其治.总不出足太阳及少阴...

http://qihuangzhishu.com/726/40.htm

三阴经_经络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十二经脉中的三条经脉。即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胸部经过上肢屈侧抵止于手部。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housanyinjing-765.html

与经络的关系_《穴手纹诊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络在人手有六条经脉循行贯穿。即三阳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当手臂下垂,手心向内的方位时,它们依次分布在手背的前、中、后。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它们也依次分布在手掌部的前、中、后。至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shouxueshouwenzhenzhi/136-3-2.html

太阴经筋病候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又名仲冬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太阴之筋,其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冬痹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3/878.htm

太阴气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爪甲枯,毛发焦折。《灵枢·经脉》:“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

http://qihuangzhishu.com/193/876.htm

是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包括①本经脉气异常变动引致所联络脏腑的病症,如太阴肺经“是动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②经脉循行径路上所发生的病症,如厥阴心包经“是动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因其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93/956.htm

太阴脉证并治·伤寒论

...太阴之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http://wenxue360.com/guji/3703.html

太阴脉证并治·伤寒论

...太阴之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http://www.wenxue360.com/guji/3703.html

太阴肺经脉歌∶_《万回春》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 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所生病者为气咳,喘渴烦心胸满结。臂之内前 痛,...

http://qihuangzhishu.com/616/14.htm

共找到188,3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