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抢救药用植物和动物资源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突出紧迫任务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被定名和描记,也就是只有10-20%为我们所知,新的种类在不断发现之中,就是每个人生活的周围也总有上万种生物存在,虽然它们绝数是小型的。它们为我们提供各种生活资料,为我们分解废物,为我们调节土壤肥力和大气组成,为我们的农业、园艺和林业提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662.html

后世脉法存在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个学术上的争论研究问题,但它一直存在于后世脉法的实践历史过程中,无法统一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4、被诊寸口击的局限性 独诊寸口法,方法简便,用之有效,这是主流,但它是否有局限性,亦是可商榷的问题。若干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中科院22名院士联名建议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管理_【中医宝典】

...野生动物贸易,加强野生动物基础研究,确保野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已接近衰竭,一些物种濒临灭绝。过度开发利用和栖息地丧失是导致野生动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我国某些地区存在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带来了许多问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887.html

藏药资源分布_【中医宝典】

...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居于全国第四位。有史以来,藏区就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千种以上,其中冬虫夏草、贝母、大黄、三颗针、雪莲花、五味子等各类药材。 藏药的植物虽然种类繁多,形状千姿百态,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22.html

我国中药研究定位之误引发的思考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造成了中药市场混乱,是导致中药质量难以控制和疗效出现差异的新的致命误区。新的栽培品是生药而不是中药,盲目地大搞药用植物中药栽培运动,认为GAP基地栽培生产的药用植物产品就是符合标准的中药,反映出了我国中药专业素质教育的潜在问题,继续下去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25.html

药用植物艾白粉病_【中医宝典】

...药用植物艾白粉病艾 学 名A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别名艾蒿。属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叶入药。具散寒除湿、温经止血之功效。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均有分布。 症 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4461.html

张文生 黄玮北京:珍稀濒危中药资源应保护与利用并举_中药资源_【中医宝典】

...药用植物如冬虫夏草、红景天、雪莲因滥采乱挖已濒危,人参、霍山石斛等药材的野生体已很难找到。我国的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有16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935.html

现代中药攻克世界难题----访我国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_【中医宝典】

...现代中药攻克世界难题 ----访我国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2004年03月15日 2004年1月21日,复方中药血必净注射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获得国家二级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血必净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0765.html

浅谈我国医药的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_【中医宝典】

...生长点,实现药学研究战略重心转移,将是21世纪我国药事研究的根本出路. 1传统中药研究现状 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70.html

藏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_【中医宝典】

...藏药主要流传和使用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藏族聚居的地区。藏药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本民族特有; ②吸收中药; ③进口(印度、尼伯尔等)药材。 藏医药具有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医药的使用颇具民族特色。藏医学最早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23.html

共找到74,3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