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一般诊断不难,有出血和感染史。重要的是早期诊断。过去对休克的诊断,主要根据血压降低的指标,实际血压降低才诊断,已失去良好的治疗机会,休克已是失代偿的表现,进入抑制期。因为血压=心排血量×总外周阻力,失血和高热...
...三阶段:用1/5张含钠液于休克纠正后,按每小时6~8ml/kg的速度给予。纠正酸中毒后应补钙,见尿补钾。扩容的有效指标是血压上升,心率平稳,皮肤灌注良好,每小时尿量>1ml/kg。如有条件测定中心静脉压,可根据其调节输液量及速度。 ③感染性...
...造成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瘀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感染性休克:(常伴败血症) ①高动力型休克:由于扩血管因子作用大于缩血管因子,引起高拍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②低动力型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由于麻醉或损伤和强烈的疼痛...
...。 4.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开始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
...转移性化脓病灶。通常发生于正常心脏。【病理】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50-60%发生于正常心瓣膜,瓣膜及腱索可有溃疡穿孔,腱索断裂及大而脆的赘生物,赘生物脱落为细菌栓子,导致栓塞及迁移性脓肿。【临床表现】主要为:①败血症表现,起病急,进展快,有...
...肾炎(如青霉素族和万古霉素)或急性肾小管坏死(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当青霉素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往往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热缓解约1周后再度发热,伴有麻疹样皮疹和瘙痒,以及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停药后症状即可缓解,肾功能亦能改善。鉴别药物引起的...
...数剂而愈。按:感染性休克患者每多见发热同时出现神志意识障碍,病情凶险,危在旦夕,可从温病“逆传心包”、“热入营血”进行辨治。本例的治疗,能扭转病情发展,体会有三:一是自始至终抓住邪热伤阴耗气的一环,以参、地、斛、冬时时顾其气阴;二是“入营...
...【概述】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功能适应不全,致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有效血灌注量不足而产生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心率增快,脉搏细弱,全身无力,...
...(一)发病原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因严重失水或大量失血致血容量不足。如出血、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骨折等。 2.创伤性休克 由于创伤致血液和血浆大量丢失,加之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因素的参与所致的休克。 3.感染性休克 由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
...的情形不同,感染性ATIN发病时间较早,一般在感染的最初几天,偶尔在感染10~12天后出现症状。 感染性ATIN以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临床表现最具有特征性,患者可突起发热,畏寒,肾区疼痛和压痛,尿痛,可见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尿中见管型,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