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中最早明确提出“藏象”概念的是中医第一经典《伤寒杂病论》,演绎成六经(六节藏象)系统模式。 当代中医教材撷取《内经》五行框架,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类比、归纳、推演而成现行藏象理论,迄已数十载,师徒相授,固执不变。先师许济泽曾著...
...以下犯上,对金进行反侮,谓之“金侮木”,这是一个绝对强盛导致的失衡,但也可以由于木正常而金过于虚弱导致“金虚木侮”。 您不觉得五行的生克乘侮很严谨吗? 中医治病的过程就是恢复人体的自然平衡,如果是绝对强盛致病,则用药物削弱强盛的一方,比如“...
...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综上所述,中医脏象理论说明,脏腑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疾病的信息也必然是互通的,足见中医脏象理论是疾病预测的物质基础。二、人体脏腑与体表五官九窍皆相通应五官和五脏相应,在《内经》早有提出,如:“以官何候...
...引人注目的改变是,中成药说明中“降压”、“消炎”等西医药的名词将被中医药术语取代。据介绍,这种变化是为了突出中医辨证用药的特色。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药功能主治表述的不规范呢?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解释:这是历史和学术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
...后生上了生动的一课。首先,张老主张:与其针锋相对驳斥“西贬中”,不如中医静下心来冷静地反思自己。他说:“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中医!?因为人们看不懂、听不懂中医,没有人会接受自己搞不懂的东西。怎么能让人们理解中医呢?这就需要医生自己去为病人、为...
...现代化建设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中医现代化是什么?谢局长却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他说:“中医现代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一个较客观的提法。但是,我认为,还是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中提出的‘与时俱进’来形容中医事业发展更为准确...
...不明,落后于时代的错误认识的根源。 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也同样润泽了中医 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相互呼应,儒家的“仁义观”,孕育了中医道德的“大医精诚“思想。 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万物负阴而抱阳”,直接指导了中医...
...非常方便。现在,医生很少再用望触叩听去诊断疾病,而代之的就是上面这个庞大的技术中介,这一系列的理化检测手段。而中医呢?我们没有这样一个中介。中医是一门没有技术学科的医学。理论的应用,理论价值的实现,这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去心领神会,靠我们自己去...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区别于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进行中医现代化研究,势必要触及“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证候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使中医证候客观化?沈自尹院士遵循着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