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_《古今医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盐水洗之,仍敷上。痈疽、 瘤、鱼睛、红丝、发背、脑疽等疮发时,新汲水调涂纸封,再用调服。汤火伤皮,新汲水调,鸡翎刷上。杖疮有血,干敷之。瘰口噙水洗,掺之。干湿疥疮,香油调搽。定风散 破伤风,及金刃伤,打扑伤损,并癫狗咬伤,能定痛生肌。...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jian/613-23-4.html

外伤后慎打破伤风针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很多人认为,受了外伤,最好立刻注射疫苗,其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外伤的发生率会比较高,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就诊时父母常会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这是一种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虽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作用,但反复注射后会刺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9.html

破伤风的概述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病因 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泥土和人畜大便中均有存在,它可通过伤口、开放性、、木刺或锈钉刺伤、而侵入人体。新生儿接生时消毒不严世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5.html

破伤风的如何急救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一、主因 破伤风杆菌经过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是种特异性。 二、判断 1.有外伤史,曾有过创伤感染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以及分娩、、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病。 2.初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7.html

破伤风方论_《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疮口觉麻,两胁微汗,风出立。如风紧,急速取此虫三五个,剪去尾,肚内黄水自出,涂疮口,再滴些少,入热酒饮之,汗出立。秘传独圣散 破伤风五七日未愈,已至角弓反张,牙关紧急,服之立有神效。蝉蜕(去头足、土,净,五钱)上为末。用好一碗,煎滚服...

http://qihuangzhishu.com/740/85.htm

防治破伤风有了新武器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欧美国家成功研制出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有效解决了tat无法突破的难题,大大提升了破伤风的防治水平。目前,欧美国家早已弃用tat,而采用更为安全、高效的tig了。 这种以前只有欧美国家才有的药,现在我国已经可以生产。由我研究所生产的蓉...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6.html

怎样预防新生儿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细菌从脐部侵入新生儿体内到发病,一般要经过4-14天,但是大部分孩子在4-6天时发病,故称它四六风。发病愈早,病情愈重,死亡率愈高。 破伤风对新生儿生命的危害虽然很大,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坚持新法接生,严密消毒,正确处理脐带,完全可以避免...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5.html

破伤风的早期发现法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说,对于破伤风患者,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 破伤风患者常有外伤史,特别是有被铁锈或粪土等污染的伤口存在。它一般在伤口1~2周开始发病。此病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86.html

破伤风预防_破伤风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1.主动免疫 我国早已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为三联疫苗列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为3~5月龄幼儿,第1年皮下注射0.25ml,0.5ml和0.5ml共3次,间隔4周。第2年皮下注射0.5ml 1次,并在1岁半至2岁再...

http://jb39.com/jibing-yufang/PoShangFeng264743.htm

新生儿破伤风有何表现?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体温在38~40℃之间,痉挛发作越频繁,抽搐时间越长,病情就越重,如抢救不及时往往引起死亡。 破伤风杆菌侵入体内不立即发病,当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产生一定的毒素才开始发病,这段发病前的准备时间医学上称为潜伏期,一般为3~14天,以4~6天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89.html

共找到769,6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