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应用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阐释病理变化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作用。所以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可能成为传递病和反映病变途径。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人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人舍于脏腑也(《素问·皮部论》)。经络是外邪从皮毛...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5-6.html

中医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有机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关系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2.html

藏象学说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日本学者山田庆儿考证,这是对莽诛翟义之徒,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 (《汉书·王莽传》)结果记载,故其对人体解剖结构认识和描述,远比当时其他医学要详细准确得多。 解剖学方法在藏象学说形成中的意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56.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对于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指导着历代医家理论思维和诊疗实践。 故张介宾《景岳全书》说:医学之要,阴阳而已。 (一)说明人体组织机构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观点,中医学认为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7.html

姜春华_一、 截断扭转学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学说从何提出 早在七十年代末期,先生在《新医药学杂志》发表了叶天士温病、杂病理论与治疗一文,大胆地阐明了防治温病要截断新理论,对叶天士学术思想进行了评析。先生认为:叶氏关于温热之由口鼻而入,伏于膜原之说,乃脱胎于吴可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3-1.html

黄帝内经脏象学说_【黄帝内经】

...最终达到了指导临床高度。 《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有诸内必形诸外辩证法则,使脏象学说系统而完善。正如《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 脏象学说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神三部分。脏腑又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五脏...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4.html

金元四大家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张从正(子和)生于公元1156-1228年,他认为治病应着重在驱邪,去则正安,不可畏而养病。因此,治病善于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东垣)生于公元1180-1251年,他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善于温补脾胃之法,世称补...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30.htm

金元四大家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张从正(子和)生于西元1156-1228年,他认为治病应着重在驱邪,去则正安,不可畏而养病。因此,治病善于应用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李杲(东垣)生于西元1180-1251年,他认为人以胃气为本,善于温补脾胃之法,世称补...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yuansidajia-1963.html

情志相胜学说与中医医案中的心理治疗_【中医宝典】

...情志相胜理论出自《内经》,是古代中医学中最典型而系统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一种心理疗法,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对中国古代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将情志活动归为五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62.html

中医藏象学说_【中医宝典】

...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指藏于体内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说。它是在历代医家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7.html

共找到920,1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