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 (2)Ⅱb:弥漫性系膜增生。 3.Ⅲ 系膜增生并出现局灶改变(血栓、坏死、新月体、硬化) 。 (1)Ⅲa:局灶性改变。 (2)Ⅲb:新月体出现,但<50%。 4.Ⅳ 系膜增生,50%~75%肾小球有新月体或局灶性...
...其次是微小病变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有人认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应发生肾病综合征,但临床肾活检证实,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超过了膜型肾病。Mark等报道,1976~1979年膜型肾病占36%,微小病变为23%,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男多于女,曾有家族史报告。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有三方面,症状的程度与空洞发展早晚有很大关系。一般病程进展较缓慢,早期出现的症状多呈节段性分布,最先影响上肢。当空洞进一步扩大时,髓内的灰质和...
...多根运动神经局灶性传导阻滞而相应神经的感觉传导检查正常,其他异常如远端潜伏期和F波潜伏期的轻度延长,传导速度的轻度减低,不正常的时间离散等在运动神经上也常见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部分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而感觉神经正常,是...
...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
...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可能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过程(有人报道2~5年后发生肾衰者,治疗组14%,对照组47%)。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患儿,常规激素效应者仅23.1%。近年有作者报道皮质激素(初还可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及环磷酰胺治疗...
...病理变化:病变程度差异很大,早期病变轻微,呈局灶性,仅少数肾小球有轻度系膜增宽和阶段性增生,局灶性增生性改变可发展为局灶性硬化。有些病变较明显,可有弥漫性系膜增生,偶尔可有新月体形成。最突出的特点是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lgA沉积,并同时并...
...节段性透明变性性脉管炎,白色萎缩,白色萎缩症,青斑样血管炎 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segmental hyalinizing vasculitis)是在两下肢细小血管病变基础上发生多形性皮肤损害,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的血管炎疾病。...
...增生性肾炎预后良好,重症系膜增生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预后较差;膜性肾病则预后较好,进展缓慢。 ②慢性化指标:纤维性新月体的数量、肾小球硬化的数目、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肾小管萎缩的多少与预后相关。上述指标越多,则预后越差...
...白细胞尿,红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管型与活动性SLE及其他一些胶原-血管性疾病有关。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与膜型肾小球肾炎伴有明显的蛋白尿。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常发生血尿,但膜型肾小球肾炎罕见血尿。微小病变型及局灶硬化型肾小球肾炎可仅有蛋白尿。 血清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