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毒痢疾预防_小儿中毒痢疾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痢疾的预防要充分发动群众,展开广泛的卫生宣教工作,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小儿的卫生管理,讲究个人卫生,照看人和小儿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改善饮水卫生,防止水源受污染,不喝生水;加强粪便管理,病人的粪便要用1%漂白粉浸泡或浇上沸水或撒上...

http://jb39.com/jibing-yufang/XiaoErDuLi262002.htm

细菌性痢疾(小儿痢疾)_《小儿常见病单验方》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此为“中毒菌痢”,甚者可危及生命,须及时救治。湿热痢(急性菌痢) 下痢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小便短赤,可伴发热。治宜清热化湿解毒,兼以理气行血。有表证者宜疏表,有积滞者宜推荡,忌收涩止泻。(一)处方:樱桃100~150克。用法:将樱桃...

http://qihuangzhishu.com/138/22.htm

临床表现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支气管纹理增加。个别病例起病呈现急性典型,可于24~48小时内转化为中毒菌痢,应予以重视。成为中毒菌痢临床特征,为全身性中毒症状及痢疾症状均严重,腹泻频繁,多为血水便,甚至大便失禁。由于失水和酸中毒,常于短期内发生休克。(2)脑(...

http://qihuangzhishu.com/966/275.htm

低血糖危象中医诊疗技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气虚阳脱:心慌有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治法方药] 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气虚阳脱可取人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804.html

疱疹性口炎中医诊疗技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每日两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用于口疮实证。 牛黄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次。用于口疮实证。(摘自《儿科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530.html

40项针灸技术 作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周婷玉)记者25日从中国针灸学会获悉,截至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在全国推广75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其中针灸技术共有40项,占据了所有推广项目的半壁江山。 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从“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69.html

小儿中毒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小儿中毒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过长均可发生汞中毒。其中以升汞毒性最大,小儿中毒大多由于误食此药所致,0.1g可致死。有机汞类农药如赛力散、西力生等毒力强。误食伴有含汞农药的种子,食用污染水中的鱼、贝类或饮用被污染的水均可发生中毒。 (二)发病机制 金属汞(mercury)...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XiaoErGongZhongDu262975.htm

致病性与免疫性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典型菌痢、非典型菌痢中毒菌痢中毒菌痢多见于小儿,各型痢疾杆菌都可引起。发病急,常在腹痛、腹泻未出现,呈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2.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或机体抵抗力低、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慢性病时,易转为慢性。病程多在二...

http://qihuangzhishu.com/963/113.htm

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脓血便,大便一天数次为稀便或黏液便。体温正常,此以婴幼儿多见。 中毒痢疾多见于2~5岁小儿,突然高热、反复惊厥,迅速出现昏迷或休克,肠道症状初期多不明显,有时在高热、惊厥出现后6~12h才出现黏液便。 慢性菌痢指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多由...

http://jb39.com/jibing-zhenduan/XiaoErQianYanYuManXingFuXie263023.htm

中毒猩紅热的診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鹪断之要点,中西医治疗等作以簡要籣述,以供参考。中毒性猩紅热按其中毒程度可分为以下二: 1.中度中毒:超病急騾,体温很高,常在40℃以上,咽啖炎严重,皮疹暗紅色,有明墨的神經系症状及心脏血管障碍,呕吐屡見,有的伴有腹泄。 ...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762.html

共找到100,7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