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参之 问诊切诊_中医问诊_【中医宝典】

...伯仁的浮沉迟数滑涩六纲,也有再加虚实或短长而称八纲的。 结合临床体会,尚须注意下列几点 1.兼 临床所见,脉象单见者少,兼见者多,凡属兼见之,必须区别主次,综合分析。 2.症合参 根据《内经》所说“色合参”的道理,把脉象与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zhen/a11998.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为脉象诊察的方法。 【】 脉象诊察的方法。又称“切脉”、“按脉”或“持”。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27.html

的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三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三候,合为三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的寸口和双足背的趺阳三,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指法之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指法。如《重订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人迎气口的实用价值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金匮要略》中。如《金匮-水气病证并治篇》中说“寸口沉滑者,中有水气,……其颈脉动,……”故仲景《伤寒论》序言中,即有“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部不参”的告诫。 人迎寸口诊法,近世虽多废而不用,然而,在急症或危重病证的情况下,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5.html

的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以候下(身躯下部)的原则。 但必须指出,寸关尺分配脏腑,其所候的是五脏六腑之气,而不是脏腑之出于何部,正如李时珍所说“两手六部皆肺经之,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 此外,也有不分寸关尺,但分浮中沉,左心肝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3.html

学现代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取代中医切脉,但中医作为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也必须向定性定量化发展,向数学化过度,只有具备确切的客观化标准才能使中医学的发展得到飞跃。展望中医学的发展前景还须做大量研究工作,其中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中医现代化中的位置 在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2.html

大小肠部位辩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http://zhongyibaodian.com/zoumengcheng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1044-7-7.html

学的现代发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作为中医诊断学中四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源远流长,从其起源到形成学体系,是经过了历代医家长期的整理、研究、总结而发展的,亦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 学因其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而成为中医的标志。经过历代医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1.html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8.html

共找到649,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