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肝亢 杨思澍医案——心脾两虚 养生乱象 英国中药在“商”与“医”之间 治疗异位性皮炎 中医有特效 中国中风发病升高 每二十一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 中药急性毒性反应 中药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与审查需谨慎 中医的五与六 中医对胎停育原因的认识 ...
...□ 范铁兵 高俊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
...虚之象,遂辨证为肺脾不足,气阴两虚证,处方: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30克,升麻9克,醋柴胡8克,地骨皮30克,白薇9克,青蒿9克,生地20克,知母15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浮小麦30克,煅龙牡(各)15克,当归20克,赤白芍...
...之说,是由《素问·藏气法时论》的“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演绎而来,指治疗脾湿证时,用苦味药燥湿。明代吴 注“脾以制水为事,喜燥恶湿,湿胜则伤脾土,急食苦以燥之”,明确把脾恶湿和喜燥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他在《医方考》中亦云:“然脾胃喜甘而恶苦,...
...乃虚热也。盖久病缠身,阴损及阳,肾不作强,不能纳气归根而动则喘息、短气不续;脾失健运,难以散精化湿而食少痰多,眩晕便溏;心血不足则面晦无华,舌尖糜烂。心悸少寐,脉见细数。阴阳两虚,则阴阳双补,本属正确之治,而惑于口苦心烦,去掉肉桂,并加苦寒...
...肺肾两虚指肺脏和肾脏俱虚的病理。 【肺肾两虚】 指肺脏和肾脏俱虚的病理。临床表现有二:肺肾气虚。肺司呼吸,为气之标,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肾气虚则见喘促短气,自汗易汗,形寒肢冷,或咳嗽痰多等症。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患。肺肾阴虚。...
...气阴两虚指热性病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液和阳气均受耗伤的现象。 【气阴两虚】 指热性病或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液和阳气均受耗伤的现象。程度较轻的称为“气阴不足”,较重者称为气阴两虚。临床上有三种情况:见于热性病的...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温煦、运化、固摄作用减弱测下利清谷,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阳气虚,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气泛滥,则面目...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谓之沉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3.迟脉 阴盛阳衰一心功减退,搏动迟缓—一息三至,去来极慢一谓之迟脉。阴盛为寒,阳衰为虚。 4.数脉 表卫闭郁,气郁化热,或由气人血,气血两播一心动亢进—一息六至,多于常脉一谓之数脉。亦...
...养生学精萃.香港:商务印书馆,1990. 34 陈可冀主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北京:中华书局,1981. 35 陈可冀等.慈禧、光绪、珍妃、宣统脉案选论.中医杂志,1981,22(7):4—7. 36 陈可冀等.慈禧医案中经方之运用.上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